第239章:軍心可用(第1/4頁)
章節報錯
朱英提倡的老兵推移制度,最近在朝堂上掀起了熱潮。
隨著章程的不斷完善,文臣們的已經也開始大了起來。
私底下的議論,更是非常的普遍。
箇中的代表,尤其是劉三吾。
“這是什麼意思,讓那些兵卒退役,直接去當衙門捕快的頭頭,這是要用武將來壓制文臣嘛。”
“從此之後,吾輩讀書人還有什麼意義,讀書不如當兵,可笑,可笑至極!”
翰林院中,劉三吾大發雷霆。
他肯定不敢在早朝上說,但這並不妨礙他在翰林院裡發脾氣。
劉三吾名氣大,年紀也大。
雖說也只是翰林院學士,但有著無冕之王的感覺。
文人的圈子裡,資歷要更要的重要。
畢竟就翰林院而言,多數翰林院的學士面對劉三吾,還得執弟子禮。
“先生,少說兩句吧,這可是陛下定下的章程,你看兵書尚書茹瑺茹大人,也只得是奉命行事。”
“再者說了,陛下這次幾乎都沒怎麼讓咱們討論,直接就是定下來了。”
有其他的翰林院學士勸說道。
老兵退役的事情,簡單來說,像是提高了軍人的待遇,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降低了讀書人的地位。
很多讀書人,想要功成名就,自然就是當官。
這是諸多學子,目前最為快捷的出路了,也是改變自身的唯一選擇。
不管是誰,只需要過了童子試,獲得了秀才功名,直接搖身一變,成了特權人物。
然而現在卻又多了一條出路。
當兵。
當兵,也能為官。
或許有些人會疑惑,當兵打了勝仗,成了將軍,那不也是一樣當官嘛。
深知,一將功成萬骨枯。
尤其在大明建國後,多數曾經的功臣,都是世襲傳承。
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存在。
再去當兵,就僅僅是大頭兵。
大明屯田制,軍戶也是兵。
可這退役章程出來,意味著當兵有了保障。
這等於是從知縣手裡分權了一個單獨的部門。
別小看捕快,巡捕這個位置。
在此前,都是知縣直接任命的,說誰上誰就上,俸祿不低,還有權勢,對於平頭來百姓來說,那就是官,雖說其實是役。
放眼大明上下,基本就沒什麼窮捕快。
至少吃食是不用擔心的,哪怕是在京師,五城兵馬司的巡捕們,一般的早點,攤子上隨便拿。
至於給不給錢,完全看心情。
或者說真要給了,那些商販也不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