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艾米莉亞這個疑問,接待她的女同事也沒法給出答案,“可能……是我們以前收留的一些國際友人?”

歐洲大面積缺糧以後,那邊不少難民都向著東方湧了過來,幸好高原和山脈作為天然屏障阻擋了大部分人,國內的基本治安才得以維持。

只有部分特殊的人才,能在饑荒初期順利獲得進入國內的資格,但是等到了最近十幾年,國內也是一個難民都不收留了。

這些大量無組織的難民,把歐亞兩個大洲除國內以外的地方都攪成了一團渾水。

像是各種平原一類適合耕種或者有地下水源的地方,都有難民成團聚集,形成一個個勢力,互相都打出腦殼來了。

這些奇怪醫生的來歷說不清楚,艾米莉亞也沒放在心上,畢竟這是別人的家事,她在這裡只是一個局外人而已。

接下來兩人開著車繼續在在城市裡穿梭,正在修理電網和通水管道的工人隨處可見,城市裡各處原本被廢棄的樓房也在進行翻新改造。

一直過了好幾個小時,才掉頭返回航天基地。

在回去的路上,艾米莉亞頭靠著車窗,手裡拿著自己的筆記本,將剛剛的見聞記錄下來:

“這是一趟令我驚訝的旅途,相對於我們國內,這裡的人口非常多,這個原因致使這裡的糧食十分緊缺,我在這裡見到的大部分人都有營養不良的特徵。

哪怕是那位周局長也一樣,這使我十分愧疚,我們在nasa基地裡享受著很好的待遇,我們的多數平民卻在溫飽線上掙扎,更多沒有被納入統計的人則被當成無用的廢料驅逐,以達成變相的銷燬,這些人可能數倍於統計人口。

a計劃的進展一直滯後,我已經從最開始的信心十足,變得有些擔憂了,爸爸的計算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而b計劃一旦實施,那我們就變成了逃兵,我們將無法再拯救任何人……”

寫到這裡,艾米莉亞停頓下來,凝視一會之後又將最後一段全部劃掉,一直到確定一個單詞都看不出來為止。

她在筆記本下面的位置重新開始書寫。

“儘管情況艱難,但是這裡已經開始了重建工作,真不知道他們的資源是從哪裡來的,但他們確實拿出了糧食和醫生,以此引導著民眾對城市進行重建和改造。

中學和小學是最先恢復的。

我看到,在孩子們的見證下,被改造成學校的舊小區掛起了簡單的牌子。這裡的人將一塊銀色鐵片釘在一個木質的長方形框架上,然後用墨水寫上學校的名字,接著再把它掛到大門上,一所學校就可以重新開始招生了。

聽說這樣的招生是免費的,雖然不知道老師是否充足,但至少能讓孩子們接受教育。

除此之外,我還看到醫院和各類工廠都在同步重啟或者改造中,只不過進度沒這麼快。

城市裡的居民們深度參與了這些工程,依靠這些勞動,他們可以獲得需要的食物,那是一種蚯蚓製成的高蛋白食品,與玉米互補,這座城市的目標是未來一個月都不會有人餓死,這可比現在的紐約要好得多了……”

艾米莉亞沉浸在小小的筆記本里,回到基地以後也還在想著剛剛看到的景象。

直到喬迪匆匆過來見她,並且給她帶來了一個訊息:

“布蘭德博士,我剛剛從周的辦公室回來,他告訴了我們一個堪比阿姆斯特朗顯聖的好訊息!”

艾米莉亞也很好奇,但她感覺喬迪的狀態不對:“喬迪,你先冷靜一下,究竟是發生了什麼?”

“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