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

從電影裡看,這個詞似乎距離星際時空很遠,但實際上在張天元看來,它更有可能只是被掩蓋了而已。

電影裡就曾經提及過,nasa曾經因為拒絕在平流層上向饑民投擲炸彈而被解散,只不過後來才又重建了而已。

一個國家出現無法調和的巨大矛盾,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向外轉移,戰爭也是最為常見的形式。

而在張天元看來,都能向自己國內或者國境線附近的饑民投擲炸彈了,這說明對外轉移矛盾的手段很可能已經失效了。

也就是說,戰爭的手段大機率有人嘗試過了,而且失效了,或者說收效甚微。

想想也是,在這種內部矛盾劇烈的情況下,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掠奪他國人民創造的財富,然後將這些財富佔為己有,運回自己國內分配,緩解國內的矛盾。

而財富從哪裡來?

從土地裡來。

糧食、礦物、人口,沒有一樣不依賴土地的。

偏偏星際時空的土地已經變得不宜種植了,荒漠化嚴重,而且枯萎病在各個植物種類中不斷蔓延,土地上連一抹綠色都能以看見。

糧食無法再被種植。

這樣一來,發動戰爭的一方就難以從戰敗方手上獲得糧食,頂多把他們倉庫裡的儲備糧搬走。

至於礦物以及人口等等其他資源,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這些其實都是無意義的甚至是一種負擔。

國民都沒有東西可以吃了,佔領了再多的礦產,發展了多麼完備的工業,經濟發展得多迅猛又能有什麼用?

總不能全體國民直接機械飛昇,改吃機油吧?

而且發展這些工業還要擠佔人口資源,加劇糧食的消耗,本來就少的糧食儲備這麼一折騰,恐怕蟑螂進了糧倉都被當成儲備糧。

所以在這個時空,隨著各國儲備糧的告急,發動戰爭已經逐漸成為了一門純虧本的生意,甚至許多國家可能連發動戰爭之前的後勤糧食儲備都擠不出來了。

當然,為了掠奪各國的糧食儲備,星際時空發生過一場大戰是大機率事件。

不然很難解釋為什麼隸屬於新德里指揮中心的無人機,會跨越大洋飛到北美洲去。

如果真是從新德里飛了十年,飛到那邊去的話,那這自動巡航屬實是過於離譜了,布朗運動都難以解釋。

這些推測,張天元都跟尹教官當面溝透過。

所以尹教官“聽”到小女孩的手語表達之後,並沒有太過驚訝。

會長的訊息向來是精準的。

他只是望著隔著空氣包裹的沙塵,望著太陽在心裡感慨,又有點擔憂。

“那場大戰死了很多人嗎?”他問道。

小女孩歪了歪腦袋,似乎在思考以前大人跟自己說過的話,好一會兒,她才有點猶豫地點了下頭。

尹教官又問:“那參戰的都有哪些國家?”

這個小女孩就真的不懂了,她乾脆利落的搖起了頭。

尹教官知道問到這裡已經是極限了,所以換了個話題,問起小女孩讀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