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

流浪時空的車隊已經透過時空隧道返回,譚明達和老婦人的態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時空隧道的事實就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不信也得信。

所以在車隊返回之後,譚明達當機立斷,不再猶豫,而是主動邀請張天元回到行政大樓裡細談。

張天元自然應約而去。

譚明達放棄了來時乘坐的專車,而是坐著張天元的指揮車,由專車在前面帶路返回。

在城市中行駛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漸轉黑。

譚明達主動向張天元介紹現在他們國內的執行機制。

“從15年前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都在沿用配給制度,每一個人可以獲得什麼物資都是定額的。自由市場的佔比很低,而且到現在為止其實也沒生產出太多商品……”

張天元細細地聽著,一邊跟自己剛剛在農業大樓裡看到的情況做對比。

根據譚明達說的情況,這個時空的人口在末日的時候搶救回了大部分。

特別是各種重要機構,由於是重點搶救目標,像航空航天軍工乃至其他科技部門的人才甚至都沒有遭遇什麼損失。

但是事實證明,這些搶救回來的人才,在末日這種特殊時刻沒什麼用。

畢竟其他國家都已經自己打出GG了。

軍事競賽和衝突的可能性為零。

各種雷達以及其他軍事存在甚至都關機停運了。

正是這個原因,一個月前張天元的偵察機才可以安全地在天上飛行。

不然以十五年前的正常水平,恐怕他們剛剛出現就會被發現。

在這種歷史大趨勢之下,譚明達他們只能大力發展生化科技,尤其是其中與農業相關的部分。

不過在大樓裡搞種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儘管各種農業技術經過了幾次更新迭代,產量增長,栽培難度也下降了,但產出的糧食卻還是不夠用。

畢竟以大樓裡的環境,空間就是一個天然無法突破的桎梏。

哪怕儘量把所有空間都利用上,也不可能光靠大樓就產出足夠十幾億人食用的糧食。

所以這十五年裡,他們只能不斷增加農業大樓的數量以及其中的工作人員,用保姆式的服務儘可能保住每一株稻穗,每一棵蔬菜。

像張天元白天見過的,那些在農業大樓裡伺候蔬菜的人,指不定十幾年前就是一個鼎鼎大名的學者或者軍工大拿。

可是在現在這個特殊時候,這些人只能全部進入農業大樓,為了全國人民的口糧勞作。

這雖然心酸,卻也無奈。

除了這些以外,譚明達這十幾年裡還在不斷完善分配製度。

“該拿的一分不少拿,不該拿的, 一分不多拿。公平, 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形容詞。”

在抵達行政大樓的時候, 譚明達自豪又感慨地說出了這句話。

“就是因為這個,我們這十幾年來,雖然過得不富裕, 甚至許多人都吃不飽飯。但到現在為止,我敢說沒有發生過饑荒, 沒有餓死過人!”

“寧可所有人都吃不飽, 也不讓一個人餓死, 這是我這輩子最為自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