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的這篇圍脖一發出來立馬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和轉發。

一方面回應了自己不選擇《翡翠》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巧妙的誇了一下劉三顯。

在圍脖中把劉三顯的作品比喻成“乾脆面”,而把《奔跑的石頭》比喻成“卡片。”

不是因為喜歡收集“卡片”才去吃的“乾脆面”,而是因為想吃“乾脆面”才回去收集的“卡片”。

雖然這一篇圍脖的文化造詣並沒有多高,但是其中的巧妙比喻卻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被人稱作“乾脆面文”。

很快這篇圍脖就被廣大網友轉發。

並且運用到了很多的版本。

首先出現的就是最會整活的大學生。

出了一個學習版。

“我小時候喜歡學習,學習久了的時候,它還會附贈放假,學習是我喜歡的,放假也是我喜歡的,但是不代表我喜歡放假就是不喜歡學習,因為我如果不喜歡學習的話,我都不會期待放假。”

隨後又出了一個打工人的版本。

“我喜歡工作,因為工作久了,它會附贈發工資,工作是我喜歡的,發工資也是我喜歡的,但是不代表我喜歡發工資就是不愛工作,因為我如果不喜歡工作的話,我都不會期待發工資,當然如果可以不工作就發工資,那另當別論。

之後還有各種版本,什麼教師版、銀行版等等。

大家在活學活用上面十分的擅長。

而在這篇圍脖發酵之後,劉三顯在某個午後也釋出了一篇屬於自己的版本。

“我喜歡看徐導的作品,因為看徐導的作品會給我很多新的寫作靈感,徐導的作品是我喜歡的,寫作靈感也是我期盼的,但是不代表我喜歡寫作靈感就是不喜歡徐導的作品,因為我不喜歡徐導的作品的話,那麼我都不會有寫作的靈感。”

劉三顯的這篇圍脖,在很多人看來其實就是變相的在向徐文示好跟道歉。

因為之前他點讚了黑徐文的圍脖。

文化人的道歉不會那麼直白,總有含蓄的表達。

也因為劉三顯的這篇圍脖,讓原本還劍拔弩張的網路氛圍一下子冰消溶解了。

圈內人也為這一次徐文的智慧點贊。

因為說實話,在這件事情上面,徐文有很多種選擇。

要麼置之不理,要麼正面跟劉三顯撕起來。

說到底,徐文也有底氣跟劉三顯撕起來。

徐文可是拿過好幾次編劇獎的,他寫出來的作品也不比差。

用導演界最會寫書的稱號來形容他都不為過。

像之前的《琅琊榜》還有《隱秘的角落》劇本改編成之後,買的都要比劉三顯的書要好。

而且他也不需要靠劉三顯的作品來拍劇。

不管是地位還是名氣,他完全有碾壓劉三顯的資格。

但是徐文的智慧在於,不與人結仇的情況下還能夠站住自己的立場。

真正到了一定的境界,不是你看我不爽,我就要打得你心服口服才算。

真正有容人之量的反而是面對事情的處理方式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