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東窗事發!(第1/5頁)
章節報錯
張向陽有一口沒一口的喝著紅酒。
拿起手機給自己相熟的哥們發訊息,等待著他的回信。
電視機裡面,卻響起了渾厚充滿磁性的旁白聲。
“在千年前的河西走廊上,有一支神秘的商隊,在商隊中有一個打扮異樣的人,汗水從他的假鬍鬚上滲出,懷中緊抱的聖經,生怕讓人看見。”
“商隊中的人,對於這個奇怪的人,除了稍微的多看了幾眼之外,也沒有其他的舉動....”
張向陽眼眸一抬。
看向了電視。
茫茫的大漠中,連風吹起來都是帶著細細的黃沙。
迷亂了商人的方向,也模湖了他們的眼睛。
太陽從高空照射下來,讓人汗流浹背,沒走幾步就熱得不行。
就連身邊的駱駝也是無精打采的。
這支商隊已經在沙漠中行走了三天了。
但是越到此時他們就越興奮,因為他們知道只要穿越過這片沙漠,就可以看到雄踞在邊關的那座巨大的城市。
其中懷抱聖經的喬裝之人也是如此。
他的名字叫鄂本,是來自羅馬教會的傳教士。
幾年前,羅馬教會的教皇收到了來自傳教士的信件。
在信中,這位傳教士寫道。
他認為東方的明朝就是傳說中美麗的“白銀帝國契丹。”
這樣的猜測讓教皇興奮不已。
多年前,馬可波羅口述的遊記中記載了那個神秘強大,富裕的強大王國。
當時的歐州都把這個王國跟之前擁有強大騎兵的蒙古聯絡在一起。
認為蒙古就是馬可波羅口中的契丹。
現在這個發現,就證明了在除了蒙古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更加強大和富裕的國家。
當時的蒙古率領鐵騎一路打到了歐州,給歐州人民留下了深刻的野蠻印象。
當時羅馬教曾經嘗試著想讓蒙古來信仰他們的教義。
但是無功而返,現在有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據說還曾把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驅趕到了北方。
羅馬教廷決定派遣一個傳教士,去看一看這個“契丹”是不是就是明朝。
再這樣的背景下鄂本被選中了。
經過喬裝打扮,鄂本帶上神聖的使命出發了。
因為當時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佔據了通往東方的道路。
所以這位傳教士只能藉助剛剛興起的海陸前往東方。
他的第一站到達的是古印度。
到達古印度之後,瞭解到,現在的西域諸國也不是很太平。
因為此時已經是這個龐大帝國的中後期了。
很盛唐時期對待西域胡商的開明政策相比。
明朝實行的是海禁政策和管控。
對待外來通商的商隊態度比較消極,鼓勵農耕。
因為官方的消極態度,也導致了在未到達明朝國境之前,這一路上是危險重重。
失去了官方的保護,一切都要靠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