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數量上統計華國菜的品種,在地域上毫無爭議的劃分菜系,在今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除了食材,更重要的是烹飪,火候的拿捏,佐料的配比,刀工的精妙,在華國的廚房裡藏匿了太多的秘密.....”

跟以往《舌尖》開頭各種各樣的食材展現不同,這一集開篇就是在廚房裡面,小到家庭的廚房,大到各種酒店飯店內的廚房。

不同的廚房都有共同的主題,那就是烹飪,不同的廚房也有各自不同的秘密。

也就是本集的標題。

《廚房的秘密》!

艾麗斯看到這裡,拿出一個小本本寫下一句話。

缺點一:太過侷限,沒有接壤國際化。

改進方法:?(待思考)

“在扎西家陰乾陶器的小屋裡,懸掛著醃肉,藏族人叫它琵琶肉,它們已經在這裡晾了大半年....”

不知名的小村莊內,鏡頭跟著一個臉色黝黑,名叫扎西的漢子來到了位於主屋左側的小屋子裡。

這間屋子與尋常農戶人家晾曬臘肉和醃肉的作用不一樣。

屋裡面還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陶器。

扎西取下一塊醃肉,用刀削去醃肉表面的黴塊,切塊後,開始放到這樣造型奇特的陶器裡面烹飪。

“新鮮食材彌足珍貴,許多食材都像這樣處理便於長期儲存,午餐是為了犒勞鄰居,尼西鄉的人民都要給青稞地施肥,為了不錯過最佳時機各家互相幫忙.....”

屋外鄰居們在青稞地勞作,屋內的扎西如同魔法師一般,在火爐旁擺下了許多的器具。

每一種器具都用來烹飪不同的食材。

有的是醃肉,有的是打酥油茶。

但是所有食材都發出一種”咕嚕咕嚕“的代表湯汁煮熟的聲音。

同時也預示著美食的降臨。

“扎西是個黑陶匠人,儘管有些黑陶會出售給外來的旅行者,但它們並不是工藝品而是每家廚房的秘密所在....”

“雖然新的炊具已經進入尼西人的生活,但平日裡蒸飯、燉菜、煮湯、打酥油茶用的還是尼西黑陶.....”

粗糙的黑土在扎西的手中變得靈巧無比,被扎西這位匠人之手捏弄過的黑土,不消片刻功夫,就完成了從黑土向陶器的轉變。

做好尼西黑陶,字如其意,表面漆黑。

但是這種顏色的黑卻不是像畫上去的黑色,彷佛與生俱來一般。

尼西黑陶形狀不一,圓形的用來煮、桶裝的用來打酥油茶,方形的用來蒸飯。

不同的食材匹配不同形狀的尼西黑陶。

長相粗糙但是心思細膩的扎西,還給黑陶上面雕刻的不同的花紋,像是某種符號,神秘又新奇。

看到這裡,艾麗斯拿起圓珠筆,在小本本上又寫下一句話。

缺點一:太過侷限,沒有接壤國際化。

改進方法:?(待思考)

“扎西和其他匠人原封不動的傳承了三千年前祖先們的工藝,黑陶的鍛燒,是在平地上聚攏柴堆,燒到一半,蓋上松針、鋸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