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在《潛伏》首映場結束後不久,就開始出現在網上。

“這是一部很成功的恐怖片,提前恭喜文之仁和沃納。

和《靈動:鬼影實錄》一樣,《潛伏》把故事放在一個普通人都很容易遇到的場景來展開。

而這個場景,又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呆的地方。更是讓人感覺到溫馨或安全的地方。

然而,卻反而更不安全。

這就形成巨大的反差,刺激觀眾的潛意識。

與《靈動:鬼影實錄》始終不露臉的詭異相比,《潛伏》裡作惡的東西出現在觀眾面前。

我想,如果《潛伏》還玩《靈動:鬼影實錄》那一套,可怕的存在始終不露面,效果一定沒有現在那麼好。

文之仁和沃納很聰明地認識到這一點。

……”

“與通常的恐怖片不同。不管是《靈動:鬼影實錄》,還是《潛伏》,都沒有角色們四處逃跑的尖叫、竭斯底裡的‘啊’‘啊’‘啊’。

面對真正的恐懼,正常人的反應並不是尖叫、竭斯底裡地叫。

因為真正的恐懼會讓人窒息,一個被嚇得窒息的人,是沒辦法尖叫的。那一瞬間,已經被嚇得失去反應。

正常人如此,電影裡的角色也如此。這才是《潛伏》能讓觀眾代入角色當中,真正感受到角色感受的恐懼,所以這部影片才這麼嚇人,才會讓很多觀眾感到可怕。

……”

“前面的節奏稍微有點慢,但慢慢漸入佳境。

最出彩的是結局。

大家都以為主角喬希救出了兒子,結果兒子救出來了,他自己卻陷進去了。取代他的是,是那個在他小時候就糾纏他的老女人。

觀眾們都沒想到,通靈師居然被佔據喬希身體的邪惡靈體殺死。

開放式的結局,不禁讓人想起了文之仁和沃納上部大爆的影片《靈動:鬼影實錄》。

《靈動:鬼影實錄》的結局,是被附身的妻子,殺死了自己的丈夫。

《潛伏》沒有把發現真相的妻子被自己丈夫殺害的結局拍出來,讓觀眾們自己想像。

觀眾們自己想像妻子被殺死,更加有代入感,也就更加感到可怕。

就這個結局,文之仁和沃納,你們贏了!”

“有沒有發現,《靈動:鬼影實錄》和《潛伏》的套路其實差不多,或者可以說是同一個套路,寫了不一樣的故事。

在這個套路里,我發現隱隱有些吳龍恐怖片的影子。

吳龍的《午夜兇鈴》,走的是心理恐懼路線。

《靈動:鬼影實錄》和《潛伏》,同樣走的也是心理恐懼路線。

《午夜兇鈴》透過解謎讓觀眾獲得代入感,一層一層地慢慢加重心理壓力。

《靈動:鬼影實錄》透過是晚上的睡覺,來讓觀眾獲得代入感。每天睡覺,就是一層心理加重。誰都會睡覺,只要睡覺就會想起《靈動:鬼影實錄》。一旦進入這樣的代入感,就會產生強烈的恐怖心理。

惡靈慢慢接近主角,最後結尾將影片推向高氵朝。

從女主被從床上拖下來,就在觀眾的潛意識埋下一個訊號。這個訊號不斷加重,在結局出現時讓觀眾感到這樣的結局理所當然,從而產生巨大的恐懼。

《潛伏》透過家庭主婦在家裡的遭遇,讓觀眾獲得代入感。假如你白天不在家,你會想家中無人的時候,是不是有邪惡靈體出現?可如果你在家,又會想有沒有可能出現邪惡靈體?

為了讓觀眾感到不一樣,《潛伏》創造了一個概念。就是存在著一個沒有時間的黑暗世界。

這個黑暗世界裡有惡魔,也有邪惡靈體。如果人的靈魂長期不在自己的身體裡,自己的身體就會被邪惡靈體或惡魔佔據。

而身體被佔據後,就開始殘害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