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文之仁和沃納的分歧(第1/3頁)
章節報錯
很少人那麼吵鬧的散場,《死神來了》首映場散場,做到了。
燈光開啟,如同開啟一個宣洩口,整個電影院充滿嘈雜聲。
不時有高聲的“法克”“謝特”等髒話傳出。這些髒話不是罵影片不好看,而是感嘆影片太驚悚。
吳龍編劇的電影,哪怕不是吳龍導演或主演,也有很多影評人前來觀看。
此是,這些影評人也是感覺自己從深淵裡出來一樣,聽著人間的髒話,臉色逐漸恢復如初。
可怕!
《死神來了》比以前看過的驚悚片更可怕。
可怕就可怕在逃不離,可怕就可怕在很突然,可怕就可怕在這特麼的還是意外,不是謀殺!
謀殺有兇手。
意外找誰說理去?
聯想到探索詭異網站丟擲的話題,更加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也許真像那些詭異迷所解釋的那樣,大多數從災難中倖存的人沒事,是因為他們在災難中本就沒有死亡。
而那些災難後又死的,是因為他們在災難中本該死去。
嘈雜的議論聲,伴隨著人流走出放映廳。外面等待的人,相識的或不相識的,都在詢問好不好看,可不可怕。
“法克,太可怕了!”
“謝特,看完我都不敢回家了!”
“我覺得以後走路除了多注意看車,還要注意燈箱廣告!”
“相信我,看了這部影片,你會覺得死神就在我們身邊,看著我們笑。”
“我們就是死神的玩具!就像被貓抓住尾巴的老鼠一樣!”
首映場過後,網上關於《死神來了》的觀後感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的出現。
推薦指數:五顆星!
精彩指數:五顆星!
驚悚指數:五顆星!
有人甚至放言,《死神來了》開創驚悚新流派,成為一個經典!
第一專業影評就很有味道。
“這是一部專業的死亡驚悚片,看完後絕對讓你恐懼人生。
這也是一部絕對創新的驚悚片,可以開創驚悚片新流派。和其他恐怖片不同,別的恐怖片,大都能猜到怎麼死。並且,影片裡的角色並不知道自己會死或要死。
《死神來了》不同,影片的角色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死且即將要死,區別在於,怎麼死。
此片有點《午夜兇鈴》的意思,必死。但和《午夜兇鈴》不同,角色只知道自己必死,卻不知什麼時候死,怎麼死。
就是這種該死的代入感,讓觀眾一邊看電影,一邊與角色一起陷入恐懼當中。
影片開頭有不少預示,比如那個吊著的恐怖玩偶,對應了託德的死亡。
看這部電影,一定要看很多細節。主角房間的細節,說明主角相信詭異現象。所以他相信幸運標籤的說法,可惜他母親不相信。
影片也故意設定了一些隱喻。
比如出發日期為5月13日。13是個不吉利的數字,星期五是個不好的日子。這個5和13,簡直就是兩大buff相加,變成我們常避諱的‘黑色星期五’。
比利說的‘他們離開了,我們留下。’,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去死,我們活著。’
託德死亡時,倒流回去的水,讓我們知道,這一切都不是意外。只是死神的小把戲,讓不知情的人以為是意外。
很多人會說,這部影片有個蠢點。女老師死亡現場,艾利克斯傻傻地去拔女老師身上的刀。這是為什麼?正常人都知道不應該去拔刀,否則就會成為嫌疑人。
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為。可是龍哥寫的劇本,會這麼幼稚嗎?又或者說,是導演擅自改了龍哥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