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道比試菜品,是湯菜。

說道湯菜,不得不說一道很有名的菜。這道菜,經常被人提起。就算是或影視劇裡,也常將此菜掛在嘴邊。

那就是!

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福壽全。有人賦詩云:“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此菜因此得名。

黃海做的佛跳牆肯定和普通的佛跳牆不同,以海鮮為主。高湯為底,再配上海鮮湯,又是極品的湯上湯。

吳龍的菜名叫白玉觀音。

將高湯與海鮮同煮,再用雞肉蓉和豬肉蓉澄澈濃湯,再用紗布把高湯變成清湯。

同樣也是湯上湯。

這與黃虎做開水白菜時的清高湯類似。兩人的差別是配料和配比。

得到清高湯後不停火,用微火煨住。

煎魚,下一半清高湯,將魚燒製成白色魚湯。

主持人看到吳龍準備的菜裡有豆腐,猜測吳龍要用豆腐雕觀音,稱白玉觀音。他問評委:

“吳師傅這樣做,是擔心高湯的顏色影響到豆腐的白色嗎?”

評委點頭:

“應該是這樣。高湯雖然澄澈過,但還是有點顏色的。如果直接煨豆腐,很有可能令白色的豆腐泛黃,不能稱之為白玉。”

就見吳龍把一塊豆腐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一手託著豆腐,一手拿刀在水裡雕豆腐。

果然是用豆腐雕觀音。

鏡頭裡,只見吳龍的刀圍著豆腐快速劃來劃去,水流衝擊下,劃開的豆腐被水流帶走。

一分鐘後,大家看到一尊用豆腐雕刻而成的豆腐出現在吳龍掌中。

同樣的手法,雕出六朵白蓮。

將豆腐觀音和豆腐蓮花放入盛有白色魚湯的瓦罐中微火煨,雙手按在瓦罐上運功。

“哇,吳師傅的手不怕燙嗎?”主持人說道:“各位評委,吳師傅這是在做什麼?”

內地評委猜測:“應該是用內功,將湯上魚湯逼入豆腐中。”

其他兩位評委同意。

黃虎進入最後的佛跳牆熬燉。他沒有像普通做法那樣,將瓦罐直接架在火上煲,而是在灶上架大鐵鍋,大鐵鍋上放水,把瓦罐放在水裡燉。

他用內功加大火勢,一大鐵鍋水被他用四分多鐘燒乾。

內地評委點頭:

“這才是真正烹飪佛跳牆的方法。但凡直接將瓦罐放在火上煲的,都不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