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聽我一席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龍制止了其他人再提問,解釋道:
“先回答一攻一守,這是對的,但大家的理解太狹義了。我這手封他的拳,就是守。我另一隻手出擊,就是攻了。並不是說,進攻就不能防守,防守就不能進攻,從來沒有這個規定和說法。”
“攻守一直都是同時存在。攻守轉換,只是針對單個的手或單個的腳而已。一味的守,只能捱打。”
“接下來,我來說封齊柯拳頭的問題。”
“有人說,不一定封得住齊柯的拳頭。或因自己實力不如齊柯,或因封不準。這就涉及到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怕捱打。”
“怕捱打,就只能永遠捱打!”
“學武,就不能怕捱打。不要總想著自己不捱打,就能把對手解決掉。”
“我這隻手,就算不能封住齊柯的拳頭,也能干擾齊柯的拳頭。再加上我上前一步,這就改變了原來的位置,避開齊柯拳頭原來的打擊點。”
“就算再被齊柯的拳頭擊中,他的拳頭還未能完全發力,受到的傷害也沒有預計的那麼大。”
“這就是我大膽上步的原因之一。”
“上步,還是因為配合我雙手齊出。這樣才能發出整勁,一擊就要中,一中就要打傷對手或直接擊倒對手,不能讓對手有反擊的機會。”
“有人會說,那是我的攻擊比齊柯快,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我這樣快的速度。假如齊柯更快,他的腳很可能就踢中我。”
“我還是要說,這是怕捱打的心理。”
“先假設齊柯第一招是實招。不管他是出拳還是出腳,出哪邊拳封哪邊。只要對應地封防,同時出擊,因被我干擾和上步移動,就算被擊中,我受傷也不大,而我上步給予齊柯的打擊,更重。”
“他出腳,就算是中間踢檔。我這一上步,他要麼踢偏,要麼踢到我的腳,我不怕。他如果是左右鞭腿,因為我上步,只會被他的大腿踢中,不會受太重打擊。”
“就算齊柯速度比我快,第一招是虛招,發現我意圖後,第二招改變攻擊。可這個時候,就變成我先攻擊他,主動權在我這裡。他再快,也只能在我擊中他的時候擊中我。”
“但是,我給了他我不怕打,我很勇猛的心理壓力。整個局面的優勢,就在我這邊。”
“最關鍵的一點,齊柯的另一隻手在防守,我的攻擊不能打在他的防守上。一定要打他防守的空檔。”
吳龍說的這些,是根據他前世看過的小說現場亂編的。至於對不對,他是勝利者,他說了算。
眾人聽完吳龍的話,表示一頭霧水。
“龍哥,為什麼聽你說完,我還是聽不懂?”
“是啊,龍哥你能不能講得簡單點?”
就連董路峰,也表示自己聽不明白。
“簡單點,就是打啊。實踐出真知,實戰出真理。打到自己形成條件反射,那就知道怎麼用了。這本身就是個學以致用的問題。”吳龍只好這樣解釋。
這也是很多格鬥搏擊者說的。
齊柯問道:“龍哥,那是不是說,講手沒有用?”
“不能這麼說。講手換個說法,就是演示。格鬥沒有演示?搏擊沒有演示?拳擊沒有演示?不可能。教練都會做演示,否則怎麼教?光憑嘴說?”
“說講手沒用的,只是把講手當成實戰。講手是講手,實戰是實戰。講手只是告訴你,對方這樣進攻,你可以怎麼解怎麼應對,有多少種方法。”
“但這些應對不是死的,是活的。你應對的時候,對手也會變。你也要跟著變。”
“龍哥,這麼說,那些套路招式,是不是都沒用?如果都沒用,不是變成只有格鬥搏擊有用?”
“不能說沒用。有很多套路招式確實是沒用的,有些是表演用,有些純粹就是用來蒙人。”
“龍哥,你會十幾種拳法,你也練那些套路招式嗎?”
“當然練,練熟了根據各種情況應用。比如對方攻我上路,我矮下來身來躲開。此時,後面又有人來偷襲我,你用格鬥和搏擊,怎麼對付?”
眾人搖頭。
“只能躲開前後夾攻。”有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