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劉宗敏在身死之後,屍骨被挫骨揚灰,永世不得輪迴,這算是對他們前世作孽的報應。

處理完這幾件事情之後,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朱由檢也打算做幾件具有紀念意義的事情。

首先就是酬功。

賜封曹文昭為世襲靖遠侯,用爵位來酬謝這位忠臣良將多年來默默無聞為大明所有的付出。

賜封曹變蛟為世襲平西伯。

這位大明年輕將領中的佼佼者自十四歲從軍以來,一直隨同伯父曹文昭,奮戰在條件最為艱苦的西北地區,為大明西北的平定立下了卓越功勳,單憑擒獲李自成、劉宗敏的大功,這個爵位也是他應得之物。

賜封羅世芳為世襲定西伯。

這位出身勇衛營的年輕將官,自從崇禎八年跟隨孫傳庭赴任陝西之後,以勇敢無畏的品格,忠誠善戰的作風,在大小上百次戰鬥殲敵無數,更兼與曹變蛟一道,隨同盧象升橫跨數千裡直搗建奴側翼,期間斬將殺敵,功勞赫赫,相信伯爵之位更能激發其鬥志。

賜封馬祥麟為世襲平北伯。

這算是對忠勇無雙的白桿兵的一次封賞。

以馬家秦氏子弟為主的白桿兵,自天啟年間至今,共有一萬餘人血灑疆場,僅有骨灰迴歸故里,論起對大明的忠誠度,白桿兵當居首位。

賜封馬科為世襲平虜伯。

作為大明傳統軍隊中為數不多的騎將,馬科自祖輩起便戰鬥在條件惡劣的寧夏、延綏兩鎮,自從孫傳庭受命巡撫陝西后,馬科作為西北軍中頗有影響力的人物,不管是對孫傳庭還是朝廷的號令,都是奉行不悖,並無一絲一毫陽奉陰違之舉,對他的封賞,也是給大明西北軍團的一種褒獎和認可。

賜封李重進為世襲克虜伯。

作為從遼西將門最底層一步步殺出來的悍將,不論是在調入關內剿賊時,還是在遼西將門整體被閒置後,李重進表現出來的服從性與忠誠度還是很值得大力宣揚的,這次的封賞也是代表了朝廷對遼西將門的一種承認,能讓依舊在東北地區爬冰臥雪的遼西軍將獲得巨大的安全感。

賜封孫應元為世襲徵虜伯。

從穿越到今天,乃至到遙遠的將來,勇衛營都將成為皇家最值得信賴的利器,其武器配置、人員挑選、物資供應,都是最優。

在關外滅國之戰中,孫應元率領的勇衛營,以超強的火力,勇敢頑強的意志,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賜封周遇吉為世襲平賊伯。

作為勇衛營出身的秦軍總兵,周遇吉的獲封,是秦軍這個新生軍事集團的無上榮譽,此舉更能加強現已拱衛京師的秦軍將士們的忠心。

賜封黃得功為世襲忠勇伯。

雖然黃得功所部並沒有參加剿滅高迎祥後的各場大戰,但在京師及周邊精銳抽調一空的情況下,黃得功所部卻得到了北上拱衛京師安全的最大信任,忠勇伯這個爵號就可以看出端倪,這是對山東兵團的最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