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朱由檢的吩咐在前,又有馬尼拉吃虧在後,所以使團幾乎行遍歐洲各個國家,但卻從未到訪過西班牙。

“成!

我鄭鳴山也非無腦莽夫,些許羞辱算不得什麼!

到時候新賬舊賬一起跟他算就是了!

若是官軍真要攻取馬尼拉,那我鄭家責無旁貸,必出精銳助陣!”

經過數年的遊歷,鄭芝鳳成熟穩重了很多,對於很多事情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為人處世變得更加圓滑和有耐性,遇事也是逐漸從大局處著眼,舉止間也更加符合朝廷官員的形象。

俗話說,看山跑死馬。

早就若隱若現的海岸線看似近在眼前,但船隊仍既是在海上漂浮了數日後,方才貼近了印度洋北岸,又沿著北岸航行三天,這才於當日午時抵達了寬闊的馬尼拉灣。

隨後,一艘搭載著通事與使團官員的船隻率先向岸邊靠攏,準備與港口的西班牙人進行交涉,好讓船隊全部停泊靠岸,其他船隻則是在離岸邊不遠的地方原地下錨,等待首艦交涉的結果。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一艘小船向船隊駛來,正扶著船舷四下觀望的方以智和鄭芝鳳相互對視一眼後,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絲驚異和狂喜。

因為來船的桅杆上,一面正方形的黃色龍旗迎風招展,船頭站立著數人,隨著距離的拉近,這些人身上的穿著也是越來越清晰。

黑色的甲冑,鍋盔型的斗笠上飄著紅色的簪纓。

這是大明官軍特有的裝束,雖然甲冑顏色不是大紅色,但式樣卻是別無二致。

“哪位是方侍郎、鄭少卿?

本將乃大明北海艦隊提督張文耀是也!

聽聞方侍郎、鄭少卿出訪歸來,特此前來迎接二位!”

原來,就在使團人員登岸後,正在馬尼拉港附近轉悠的張文耀得知訊息趕了過來,正愁著整日沒事可幹的張文耀在聽到使團官員的簡略解說後,興致上來地他立刻吩咐備船出港,親自迎接遠道回返的方以智和鄭芝鳳。

“老張,那些西班牙俘虜都看押在何處?

不知其中有無管轄港口的紅夷?”

登上陸地的鄭芝鳳與張文耀在船上很快便熟絡起來,兩人都是喜歡說話胡扯之人,很快便在話題中找到了共同點:婦人,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迅速拉近,還沒等船隊靠岸,兩人就開始稱兄道弟,就如同多年不見的故交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