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1/2頁)
章節報錯
“聖上此舉實乃開天闢地、前所未有之壯舉,老臣心下實是感佩之至!敢問聖上,是否還有其他打算與謀劃?”
王承恩聲音雖小,但還是讓眾人很快從失神的狀態中回到現實之中,首輔溫體仁眼珠子轉了轉之後,馬上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最善於揣摩皇帝心思的溫體仁從朱由檢剛才的話語中嗅到一絲別樣的味道,雖然他還沒想到皇帝此舉意味著什麼,但這並不妨礙他迅速推斷出皇帝還有別的計劃。
對溫體仁來講,皇帝剛才的言論雖然驚人,但仔細琢磨一下,皇帝更像是做出一番姿態而已。皇莊和商行繳納的那點賦稅,對於現今財大氣粗的皇帝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
皇帝太有錢了,也太會撈錢了。
不管是太祖太宗,還是後來的世宗神宗,都曾經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增加內帑和太倉的收入,但結果卻太不盡人意,在各種舊有規矩的束縛下,這些朱家的列祖列宗最後既沒落得好名聲,囊中也沒見比平時寬裕多少。
而這位就完全不同了,自崇禎八年開始,先是抄了八大晉商多年的積攢,後又動用廠衛把鹽利奪了過來,順便還宰了幾隻涉及鹽利的大肥羊。
再接下來就是派遣錦衣衛督運河鈔關收稅,使得原先每年只有五十萬兩的鈔關稅收,猛增到每年兩百餘萬兩,創了大明徵稅的新紀錄。
至於四海商行,那更是個日進萬金的聚寶盆。雖然不清楚每年給宮裡帶來多少銀兩,但從崇禎八年下半年起,十餘萬官軍的錢糧消耗,幾乎全都是自內帑支出,這其中的大半花費就應該是四海商行掙來的。
如果接下來沿海各地的海關相繼成立起來,那太倉的收入將會以更加迅猛的勢頭充盈起來。有錢有糧,還有忠誠善戰的十萬大軍,原本前幾年還岌岌可危的江山已是煥然一新,皇帝的位子更是穩如泰山了。
但是溫體仁憑直覺判斷出,皇帝似乎還有極為驚人的舉動要做,今日的種種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朕決意,諸藩所獲賜封田地,畝數當以五萬畝為限,其餘超出者皆按每歲三成向朝廷繳納租賦!
此後,諸藩皆可自由出入大明各地各處,除卻親藩外,其餘宗室皆可從事四民之業,一切皆無所限!”
當日議事畢,眾臣紛紛回到整修過的內閣公房處置公務,之後不久,一隊隊錦衣衛也攜帶著朱由檢有關宗藩改革的旨意催馬奔向各地。
事實上,朱由檢有關改革宗藩制度的旨意與在昭仁殿裡當眾宣示的是不一樣的。
為了不引起較大的反彈,也為了使這一措施能夠儘快順利實施,朱由檢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妥協。
對於諸藩名下經營的各種生意,朱由檢採取的是明徵暗補的方式,類似於後世的出口退稅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宗藩名下的商行店鋪名義上還是要按規定繳稅,但每年年末,朱由檢會從內帑中拿出數額相等、甚至大於繳稅額度的銀兩,以賞賜的名義返還給各個親王府。相信這一舉措會有效地減輕宗藩們的抗拒情緒,雖然抗拒也無效。
而關於超出五萬畝的田地所產繳納租賦一事,朱由檢並沒有做出讓步。
對他來說,現在缺的是糧食,內帑的銀錢真的是到了多到無處花用的地步,當務之急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天下蒼生能填飽肚子,這是君臨天下者的首要職責。如果連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權都保障不了,那這個穿越還有什麼意義?
朱由檢並不擔心這些親藩會鬧出什麼樣的事端,有宗人府和親王府駐地的錦衣衛壓制,那些家中除了菜刀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兵器的親王拿什麼鬧事?
除了破口大罵和撒潑打滾之外,極端情況下,或許會有血性未盡的親王以自殘或者自盡的方式,來表達對他這位朱家皇帝的抗議、不滿以及憤怒,但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會被渲染的天下皆知。
朱由檢在旨意中向這二十餘位親王表示,如果諸人願意出售名下田地,那四海商行會以高出市價一倍的價格進行收購,而王府所出產的糧食,四海商行也會以溢價的方式予以統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