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由檢並沒有著急,他今年還不到三十歲,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引導大明的科技水平向更高的層次轉變。現在他要做的就是爭取引領和培養更多人把精力轉到創造和革新上來,為將來的科技進步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聖上覆設司農寺確為高瞻遠矚之舉,此舉向世人昭示了朝廷重農興農之意志,府縣職官也將會因此更加重視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之行。如此一來不出數載,我大明百姓將不再有缺糧之憂,我皇明中興可期也!”
首先站出來對朱由檢覆設司農寺表示熱烈歡迎的是溫體仁。
在聽到朱由檢提出新設司農寺時他便已知道,自家的老二有新去處了。皇帝這是明擺著要讓自己致仕後,溫家不致脫離了官紳階層而開口子了。
“溫卿之言正是朕設司農寺之目的,若要使朕之子民再無飢綏之苦,司農寺當於其中擔負重任!鑑於大司農之重要性,也為使地方官更加重視其釋出之律令,朕意以溫卿兼任大司農一職!鑑於內閣事物繁忙,溫卿於有暇時可去往司農寺署衙巡視指導,司農寺日常事物由左右少卿負責!”
朱由檢的言論讓眾臣們吃驚不已,溫體仁則是在驚喜之餘起身謝過皇帝的恩典。
大明自有內閣以來,還從未有過首輔兼任其他部司長官之事的,沒想到喜歡標新立異的皇帝又突然弄了這麼一出。
前一段時日剛剛新設衛生署便歸於內閣門下,現在又出來個首輔兼大司農,這內閣是要直接騎到部司的頭上不成?
“敢問聖上,司農寺左右少卿及以下官員所用何人?署衙選址於何處?首輔忙於公務怕是無暇顧及司農寺,那日常事物處置則需擇既通曉農田之策,又能精於計算田地各項產出所費之能臣方可,不知聖上屬意何人擔此要旨?”
除了如同泥胎木塑的王應熊與張至發以外,最關心官員升遷調動的自然就是吏部尚書周雲了。
按常理來說,從四品以上的官員那是皇帝親自任命的,但數量最多的五品以下官員可就歸吏部安排了。現在只要皇帝確定了司農寺左右少卿之後,那其餘的空缺的職位自是他和兩位侍郎來負責安置了,這就是吏部的權利所在。
周雲的話讓溫體仁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
他知道以次子七品中書舍人的品級不可能連跳數級升到少卿的位子,但從五品司農寺丞的職位可是最合適不過了,若是皇帝只選了兩名少卿後不再插手其餘,那他再去找周雲索要官職就有失體面了。
“司農寺左少卿朕意由戶部清吏司郎中裡選派,署衙於國子監緊鄰修建。侯卿回去後自可於部眾斟酌合適之人選,工部即刻遣人查探地勢,擇吉日動工修建!右少卿由國子監司業宋應星擔綱,其餘五品一下官員由吏部與溫卿商議即可!溫卿究是執掌寺務之主官,人事任命自然要徵得溫卿同意方可!”
朱由檢的吩咐讓溫體仁徹底放下了心,卻讓周雲心中生出些許的不滿。
周雲生怕溫體仁手伸得太長,到時藉著首輔和大司農的勢壓制吏部,直接干涉餘下所有官員的任命一事,那他這個吏部尚書豈不是形同虛設?傳揚出去後,自己這個吏部主官的威望會大大降低。
“啟奏聖上,老臣於司農寺丞一職上倒是有中意之人,其餘官員選拔自是以吏部為主才好!臣忝為首輔,自是不能壞了朝廷規矩!”
溫體仁當然能覺察到周雲心中的不滿,所以直接當著朱由檢的面就表了態:我只要司農寺丞這個職位,其他的我並不干涉。
“甚好!溫卿不愧居首輔之位,處事懂得規矩!就依卿之言吧!”
朱由檢和溫體仁的表態讓周雲暗暗鬆了一口氣,他衝著朱由檢和溫體仁施禮後坐回原位。
還好,首輔這回的姿態很高,只佔了一個位子,對剩餘職位並無貪戀之念,這屬於情理之中的事,一點都不過分。接下來不管首輔要用誰,吏部自然會全力支援和認可,哪怕是首輔的親爹任這個司農寺丞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