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口處的許忠、劉應傑接到號令後,帶著手下士卒向峪內衝去。

官軍之所以緩步,是因為地上太滑了,尤其是從山腰處往下走,要是想發力衝鋒,肯定摔的四仰八叉。

為了防止泥地溼滑導致官軍摔倒,楊明盛想了一個辦法鞋子上綁繩子。鞋底勒上數道粗繩,腳蹬地時能抓的更牢。

這個方法簡單可行,經過試用後,只要不是快跑,摔倒的機率大大降低。

大部分流賊們已經一天多沒吃東西,加上數天的大雨,山裡溫度下降不少,處於半僵餓狀態下的流賊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面對漫山遍野的官軍,只有高迎祥的老營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其餘的流賊除了四散奔逃外就是跪地等死。

羅世芳帶著數百人從山的一側向闖營老營人馬行去,另一側同樣有數百人向著賊人行進,兩隊形成了夾擊的態勢。

原本四千多人的闖營老卒,在官軍弓箭急速射出第三輪時便反應過來,有的躲在山石樹後,有的舉盾遮蔽,有的乾脆用同伴的屍體做盾遮護。面向他們的兩輪數百隻長箭僅僅殺傷了百餘名士卒。

官軍下來後來不及排好陣型,流賊們已經拼盡最後的體力迎了上來,雙方迅速混戰城一團,後續不斷有從山上下來的官軍加入戰團。

從未見過如此大場面的秦軍,被闖營老卒刀砍槍刺殺傷百餘人後,頓時有些慌亂不堪,已經有人想要轉身逃跑。

羅世芳沒用騎戰時的長槍,而是改用了一根長長的鐵棒,重量在二十斤左右。

他從人群中疾步往前衝到隊伍的最前端,雙手掄圓鐵棒橫向一掃,隨著幾聲咔嚓作響聲,前面幾名兇悍的賊人骨斷筋折,倒地不起。

緊接著手中鐵棒狠狠敲在一名賊人頭頂,賊人的頭顱瞬間破碎,白紅相間的腦漿四處迸濺,屍體猛地仰倒在地。

周圍賊人見他如此兇猛,不由地往兩側躲閃。羅世芳背後的官軍見主將大發神威,已經膽寒計程車氣立刻高漲起來,一片空白的頭腦裡想起了平時操訓時的動作。隨著隊官的喊聲,官軍排成不算整齊的隊形,閃著寒光的一丈多長的長槍平舉著向前行去。

戰鬥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後基本結束。賊軍既無體力又無士氣,闖賊老營在被圍上來的官軍合力絞殺大半後,剩餘的跪地請降,但其中並沒有高迎祥的身影。

周遇吉手持滴血的大刀,在簡單的審問過一名老營頭領後,一刀將他的首級砍下,然後招呼一聲,幾百名士卒跟著他向賊軍來時的方向跑去。

高迎祥躺在數里外半山腰的一處山洞中,身下的簡易擔架鋪著幾塊羊皮褥子,混十萬和高迎恩蹲在他的身邊,數百名親兵分佈於山洞外警戒著,山下的樹上還拴著幾十匹能跑的戰馬,幾十名賊兵在看著。

聽著遠處隱隱傳來的吶喊聲,高迎祥費力的睜開緊閉的眼睛,幾日來迅速消瘦下來的臉頰處泛起兩團紅暈。

他從昨晚便開始發高熱,神智也變得迷迷糊糊,由於缺醫少藥,混十萬等人也是束手無策,眼看大雨依舊不停,在淋著雨走下去,高迎祥怕是撐不住了。無奈之下,親兵們尋到一處山洞,把他暫時留在這裡歇息躲雨,也僥倖躲過了官軍的伏擊。

高迎祥嘴角抽動一下,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吃力的開口道:“沒想到被官軍埋伏了,這裡看來便是我高迎祥埋骨之所!你二人帶人走吧,晚了怕是來不及了!”

高迎恩流著眼淚道:“大哥別再言語!留點力氣!俺這就帶你走!”

說完起身向洞外大喊:“來幾個人抬著闖王!”

幾名親兵閃身進了山洞,俯身抬起擔架向外走去。

就在這時山腳下傳來幾聲唿哨聲,隨即幾聲慘叫響起。

混十萬和高迎恩臉色一變:官軍追來了!

當週遇吉帶著士卒們殺到山洞附近時,原先數百人的賊兵只剩下幾十人,片刻之後便被官軍斬殺殆盡。其餘的早就跟著混十萬翻山越嶺逃竄而去,洞內只剩下高迎恩和躺在擔架上的高迎祥。

官軍沒有來到前,高迎祥眼見混十萬棄他而去,心情既悲憤又無奈。這就是平日裡對自己恭敬異常,一口一個闖王爺喊著的老兄弟,事到臨頭才看出其本來面目。

他用疼愛裡摻雜著祈求和不捨的目光看著弟弟,用虛弱但堅定的語氣道:“老三,殺了俺!你快走!給俺高家留一點香火!”他已想到落入朝廷手中後,迎接自己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命運。

高迎恩自是明白兄長的意思。他們兄弟三個,二哥夭折,父母在他五歲時便已撒手人寰,是高迎祥把他從小拉扯大,兩人相依為命的在世間掙扎著。

他也不想如父親般疼愛他的兄長落入官軍手中,那樣對於心高氣傲的兄長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屈辱。高迎恩眼眶蓄瞞淚水,顫抖著雙臂舉起了長刀。

想起自小跟隨哥哥東奔西走四處討生活的艱苦,想起兄長多年來對自己的關懷和看顧,造反之後享受到的榮華富貴,醇酒美人,從前的點點滴滴一幕幕出現在他腦海中。他的身軀如秋風中的樹葉般劇烈抖動中,眼淚不由自主的流淌下來,他實在是下不去手啊!

咣噹一聲,高迎恩扔掉長刀後撲倒在高迎祥的身上放聲痛哭,他心中不禁有了一絲悔意:要是兄長沒有造反,他們兄弟倆應該過著雖然辛苦但衣食無憂的日子吧。兩人膝下應該都有了兒女,然後就是婚喪嫁娶,直到自己老死的那一天。早知現在,悔不當初啊!

當週遇吉押解著高迎祥兄弟二人出現在孫傳庭面前時,孫傳庭揹負雙手看了一眼擔架上閉目的高迎祥,忽然仰天大笑起來,笑聲裡充滿了志得意滿的快意。

至此,流賊的旗幟性人物,橫行大明長達九年的巨匪高迎祥部就此煙消雲散,成為了以孫傳庭為首的文官武將擢升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