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洪熙官(第2/2頁)
章節報錯
“諸位,肇慶乃父皇登基之地,此番我軍光復肇慶意義重大,具可靠情報得知,滿清韃子的五省欽差大臣蘇克薩哈在前幾日,召集廣東各府兵馬來援肇慶,這一兩日就會到達肇慶,而晉王正整備兵馬,馬上就會率兵出擊,迎擊廣東各府來援的韃子,不過也有很大可能有漏網之魚襲擾肇慶,所以肇慶不能亂,公臺。”
“臣在。”
“公臺暫時代理肇慶知府一職,恢復知府衙門的各個機構和人員,維持城內穩定。文遠和曹性你們二人整頓兵馬,巡查四門,防備來襲的韃子。高順高千戶率領陷陣營維持城內治安,城內如有趁機搶掠、作奸犯科者,一律斬首,偷盜者嚴懲。”
“遵令。”四人起身,行禮後各自散去。
“稟太子殿下,在府衙門口抓到兩名韃子奸細。”一名東宮侍衛單膝跪地,道。
“在府衙門口抓到兩名韃子奸細?”朱慈煊詫異的問道。
“是的太子殿下,這二人一大早就在府衙門口徘徊不定,還不時的往府衙裡面張望,小的見他們形跡可疑,就抓了他們。”
“好,把他們壓過來,本太子要親自審問。”
一高一矮兩個五花大綁的人被幾名東宮護衛押了進來。
“我們不是奸細,我們不是奸細。”一個沉悶沙啞頗為怪異的聲音不停的嚷嚷。
朱慈煊定睛一看,發現這兩名五花大綁的人,一個四十歲左右,身高臂長的男子,雖然被侍衛們推搡著,但腳步依然穩健,朱慈煊心中一動,這個人顯然是一名練武之人,並且很有可能還是一名高手。
他感到身旁的沐忠亮突然肌肉緊繃,右手握住了腰間繡春刀的刀柄,顯然,沐忠亮也發現這個人極度危險。
等朱慈煊看到男子身旁之人時,頓時愣了,這個一直嚷嚷,聲音怪異的男子分明是一個十三四歲處於變聲期的男孩子。
朱慈煊心中微松,面帶笑容,道:“你說你們不是韃子的奸細,為何在府衙門口一直徘徊,不肯離去,還有你們姓甚名誰?”
“這位大人,我們是本地的百姓,我叫洪熙官,這是我師父蔡九儀,我們不是韃子的奸細。”男孩委屈的叫道。
洪熙官?蔡九儀?朱慈煊腦海中猛然間一道閃電劃過,他知道這二人是誰了。沒想到會碰到這二人,還是在這種場合,朱慈煊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整個人也放鬆下來。
要說其他人是韃子的奸細,朱慈煊還會相信,這二人萬萬不會是韃子的奸細。
蔡九儀:肇慶人,崇禎欽點的武狀元,曾經是洪承疇的部下,駐軍遼東時任軍令承宣尉。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洪承疇反叛投降了大清,蔡九儀一怒之下脫下軍裝投奔了河南嵩山少林寺。經過整整八年的苦心修煉後,蔡九儀的少林功夫精進不少,然後他就帶著一本《少林拳術秘史》回到老家肇慶。
順治七年(1650年)開始自己暗中招收徒弟傳授少林武功,並想東山再起繼續抗清。在此期間,少年洪熙官和方世玉等人拜他為師了。
洪熙官:洪拳創始人,自幼習武的洪熙官在親戚的引薦下拜蔡九儀為師學習少林武功。後來被稱做“少林十虎”。
在恩師蔡九儀的教誨薰陶下,天資聰慧的洪熙官不但勤學苦練,還深得師傅至愛傳予少林內功心法。
短短几年,洪熙官不但領悟了少林功夫的精髓,且功力造詣高深。由於對滿清韃子的統治極為仇視,為了對抗清廷、提高徒弟武功,1668年蔡九儀又帶領血氣方剛的少年洪熙官等人拜泉州南少林寺方丈為師修習南少林武功。
悟性極高的洪熙官將南北少林武功貫通一氣,內外兼修,拳腳並用,練就剛柔相濟、渾然天成的少林絕學。據《南少林流派拳譜》載,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得密報後,朝廷派重兵圍剿泉州少林寺。
刀光劍影之下,洪熙官等終因寡不敵眾,寺僧星散,少林寺被毀。洪熙官憑藉高強的少林武功,逃過滿清鷹犬的抓捕,秘密潛回廣東。
被清兵四處追殺的洪熙官潛回肇慶,把反清基地設在隱蔽的肇慶鼎湖山的慶雲寺內。他們暗收門徒授少林武功,廣納賢才,群英聚會謀大事。後不料被叛徒出賣,清兵包圍慶雲寺,意欲一網打盡,趕盡殺絕。
洪熙官憑藉少林武功絕學,橫空揮拳出擊,殺出重重包圍,從此隱姓埋名,浪跡山野,吸百家武功精華,再將少林武功融會貫通,自創洪拳。
知道二人是蔡九儀和洪熙官後,朱慈煊笑道:“原來是武狀元蔡九儀和你的徒弟洪熙官呀!你們誤會他們了,要說別人是韃子奸細,本太子興許相信,蔡九儀、洪熙官他們絕對不會是韃子奸細,快快鬆綁。”
侍衛們七手八腳把綁著二人的繩索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