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意外(第1/2頁)
章節報錯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一千多年後,元朝將軍之子陳湘輝寧死不降,鮮血灑在長江岸邊。
羅雙興內心無比崇敬陳湘輝,但他仍要表現出勝利者姿態,便毫不猶豫地舉劍砍下陳湘輝的頭,準備進京獻給皇上。
且說朱和尚,自密佈死後,他時常做夢,腦子裡總是稀里古怪的東西。有一晚,夢到密佈的詩,怎麼也猜不透。早上起來後,讓人將宋濂宣來。
皇上說,宋愛卿當年為千巖禪師作塔銘,與佛眾交友甚廣。跟朕之後,廣薦法會,與宗泐、覺源、楚石,東溟日公、願證、見心來複、白雲度工等多有往來,心慕宗乘,洞察世事,可曾對密佈之詩參透多少?
說罷將詩又唸了一次。
聽皇上這樣說,宋濂伏地。事情並他想的如此簡單,皇上對密佈一詩耿耿於懷。此次提及他研究佛法,不就是想讓他將詩解釋詩清楚嗎?可他想了多天,無法理解,自感慚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高僧心事如何能參透?
請聖上降罪,宋濂才疏學淺,有愧翰林學士稱謂。
朱和尚嘆了口氣,擺擺手,讓他起身回家。
宋濂心驚肉跳回到家,趕緊請劉基過來,將剛才的事情一說。劉基也沉默了。
伯溫兄,你到是說句話呀?
景濂兄啊,看來皇上還是有顧慮未消。當年密佈救駕,元朝將軍陳威、趙持因此喪命,所謂因和果皆於此。皇上似乎無法忘記那生死一幕,他在體味詩中之意。
我自恃清高,與高僧結緣,卻無法參透密佈,皇上對我很失望啊。伯溫兄務必指點迷津啊。
皇上巡視汴梁,我與李善長留守京城,協助太子得罪不少了,如今也是泥菩薩過江,此事我也幫不了你。
劉基推脫後便回家了。
宋濂也是惶恐不安。他實然想到淨誠法師,他去靈光寺已數月,一定有所心得,何不去問問。
林俊生是宋濂的門生,平時專門替老師接待高僧法師等,在衙門無官職,去靈光寺比較方便,不至於授人以柄。
林俊生年紀輕輕,意氣風發,得令之後連忙到了靈光寺。
林俊生原來就跟淨誠熟悉,不必客套,便表明了宋濂的意思,對密佈法師遺留詩句參透些什麼道理。
淨誠也是聰明人,一直在揣測聖意和解讀密佈遺詩,然而並無收穫。此番宋大人派人來詢問,他便感覺事情更加複雜。宋濂何許人?皇帝身邊紅人。他如此關注,只能說明詩後面隱藏著的未知秘密。
法師,這究竟是什麼詩,可否念來聽聽?
此詩並無玄妙之處。林俊生也想知道詩的內容。
那就唸來,讓林某也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