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輝打退李明浩,兄弟們四處逃命,他的身邊只有阿柱和阿鐵兩個兄弟。

眼看鄱陽湖過不去了,只有繞道從瑞昌,從城子鎮過江北上,路途稍遠,卻能避開南康府的管轄範圍。

三人準備前去附近軍營,準備盜取幾匹馬,到瑞昌時棄馬步行,可以更快地脫離險境。

據東林寺不遠的地方,有個叫馬回嶺的小鎮。當年朱元璋部追擊陳友諒部至此勒馬回師而得名,此地陳湘輝打過仗比較熟。目前此處有鄉兵一小旗,只有十餘人,因處於交通要道,還配置了馬匹。

鄉兵也叫民兵、義勇、民壯,是軍籍之外的人,由官府僉點,地方招募,維護地方治安,平日裡訓練少,軍事素質要軍隊官兵相差許多。

陳湘輝來到馬回嶺,鎮子不大,可鄉民兵駐紮在鎮中間,盜馬出鎮不容易。

阿柱說,公子,鄉兵只有十餘人,我們索性殺光他們,奪馬而走。

阿鐵說,就我三人武藝,對付他們足夠,公子,下令吧。

陳湘輝搖搖頭說,鄉兵都是當地百姓,非朝廷士兵,殺之害其一家。我們要悄悄盜走三匹馬。此地貧脊,若失了馬,鄉兵必不敢盲目上報,一定會四處尋找,幾天之後,我們所棄之軍馬被發現,必然才會被通報,鄉兵此時也一定會上報是這裡的馬走失,而非盜走,可省去麻煩。

陳湘輝讓阿柱與阿鐵去化緣,要弄出動靜,讓馬叫起來,讓他們發現。

到半夜時分,到了半夜,鄉兵都睡了,只留一個人在旗所值班,馬廄就在隔壁幾十步遠。

突然聽到馬叫了起來,值勤的人跑出屋子一看,見有兩個人影,有些害怕,連忙叫醒幾人一同出來察看,發現是兩名行腳僧人從馬廄棚下捧出稻草,在避風處休息睡覺。

鄉兵將兩人圍住,兩人說是從東林寺過來去九江,懇求鄉兵照應歇息一晚。

鄉乒藉著火把仔細察看,搜身之後也無刀具和錢銀,確實是行腳僧,便放鬆了戒心。畢竟已很晚,天氣也冷,此地民風淳樸,況且是窮僧,鄉兵只好同意,要求他們天亮之前離開。

就這樣,兩人睡下後,陳湘輝從後面潛入馬廄,將馬蹄用布包紮起來。

此時,馬又叫了幾次,值勤的鄉民不放心,又舉著燈籠來觀察,見兩個僧人縮成一團,矇頭睡覺,馬廄門完好無損,便放心回去。

又過半個時辰,鄉民也靠在椅子上睡覺了,陳湘輝感覺動手時機到了。

他們三人撬開馬廄門,各牽一匹馬出來。要穿過街道石板路,馬蹄雖然包紮了布,仍然有些節奏感的聲音。

到了鎮邊,突然出現一名挑擔的小販,可能是去哪裡趕集的,正好與三人相向而過。或許此人看到三匹大馬過來,也看不清,以為是官兵,並沒有引起注意。

出了鎮,三人連忙解開馬蹄包著的布,快速騎上馬,消失在夜色中。

李明浩截擊行腳僧,雖然打死幾人,多數逃跑了。但他還是非常有信心,一邊上報羅雙興,一邊組織快馬隊外延百里之外設卡,並全部釆用便衣巡視,凡提供線索者一律獎賞,凡戴帽者一律檢查,凡見僧人度牒不符,年輕力壯者一律捕起來。

陳湘輝部失散逃跑的人不敢走官道,只能翻山越嶺,官兵已經跑在他們前面了。

明朝地方對鎮守關隘非常重視,守禦的是兵丁配有盔、甲、長槍、弓、箭等軍械和火器。大型關隘建築完備,設有衙署、倉儲、書館、神機庫、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設施。小關卡則利用地勢險要,進行設卡檢查。

因平日裡回馬嶺巡防南來北往人員,往北前往饒家販、上屋孫家、饒家山,百里內地勢險峻,山巒疊嶂,人煙稀少,幾乎無人巡防。所以,不到兩天,陳湘輝便到了瑞昌東郊,他們棄馬步行,準備尋機趕到長江邊去。

當年資訊閉塞,通訊不便,陳湘輝以為自己的長途奔襲已拋開追兵而沾沾自喜,卻未料到李明浩已經在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