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朝會開始,與之前一樣,朝臣們還是為了青州之事爭吵不絕。但是,這一次,內閣首輔張道之站了出來。

他力排眾議,直接定下了招降安撫的決斷。隨後,朝臣們又為招降安撫的人選開始爭論,青州大旱,已成餓殍之地。

再加上災民叛亂,朝堂的官員們,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願意去。

但就在此時,太子李賢請纓,欲要前往青州招降平叛,一時間,滿朝譁然。

因為,太子李賢沉寂已久,平日裡上朝也是一言不發,現在居然要前往青州平叛,這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隨著李賢開口,齊王李念也是不甘落後,請求前往青州招降平叛,原本,他是沒打算牽扯進去的,但太子都發話了,他這個齊王難道會輸給他?

況且,李賢一開口,他就猜測到了李賢的目的:招降平叛,不僅可以立功,還能安插人手,將那些流民收為己用。

幾十萬流民,即使從中千里挑一,也有上萬人,這麼一支軍隊,絕不能被他那好大哥搶去了。其次,招降平叛,代表的是皇帝,青州一地上千萬百姓,救災平叛,能讓他撈取極大的聲望。

這,正是他所缺失的。

隨著齊王發話,朝堂上又開始扯皮,太子,齊王兩人互不想讓,而朝臣們也樂得清閒,在一旁看戲,畢竟,他們是真心不想去青州,那裡又沒有油水可以撈。

萬一那些刁民不尊法紀,無法無天,對他們下手怎麼辦?

退一步講,即使是招降平叛,朝廷論功行賞,他們也未必分得到多大的功勞,所以,之前朝臣們才推三阻四。

現在,太子齊王開口,他們也落得個清閒。

這種情況下,首輔張道之也無法一錘定音,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爭論扯皮,到了最後,還是齊王在朝堂的勢力大一些,成功搶到了這次差事。

而太子李賢則是一語不發,滿臉陰沉,眼中隱有怒火。

明明是他先開口,但還是沒能搶下差事,這次,令他在朝中顏面盡損。

夕陽下。

宮廷氤氳在晚霞中,餘暉有光,在瓦當獸面上迸射,稀稀疏疏,有一種黃昏前的澄明乾淨。

大殿之外,太子李賢走在道上,孤身一人,看起了孤單而又落寞,身後的影子,在夕陽斜照下拉得老長,頗有一副悲壯淒涼之感。

見此一幕,朝臣們心中一凜,不免生出可惜之感,同時,也覺得齊王做的有些太過了。

關於朝會發生的事,很快就傳到了神武帝的耳中,但他卻像是沒有聽到一樣,絲毫沒有理會,內閣遞上來的摺子也沒駁回,直接就批閱同意了。

朝廷命令下達,幾天後,齊王就帶著幾個大臣前往青州。

而太子李賢,卻是閉門不出,似是生病了。

······

竹木蓊鬱,綠水生煙。一江春水,自西向東,水流平緩,碧波盪漾,森森水光,漣漪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