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省力的辦法,只有他們死了,永安公主才有上位的機會。而且,這樣做是順應人道,也不會引起人道的反噬,畢竟,永安公主才是人道氣運所鍾,那兩位只不過是為王先驅的馬前卒罷了。

如果對他們出手,蘇銘頂多會被他們身上的氣運反噬一下,相比於人道氣運的反噬,更容易承受。

而且,現在整個京城的皇室嫡系血脈,只有太子,齊王和永安公主三人,若是太子和齊王都死了,京城內只有永安公主這一位皇室嫡系,其他的皇子都在遠在封地,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回到京城。

大週五百年的歷史當中,皇室中也曾出過一次女帝,只是那代的皇帝特殊,生出來的全是公主,而他又不肯從兄弟那裡過繼,所以就弄出了一個女帝,好在皇權平穩過渡,也沒鬧出什麼亂子,大周的的體制擺在那裡,只要皇帝不亂搞,會點帝王平衡之術就夠了。

所以說,有先例在前,再扶持一個女帝,朝臣們對此也不會太過於反對。

況且,這件事不僅僅是對於蘇銘有好處,對於陳皇后一樣有好處,畢竟,永安公主也是她親生的,既然齊王和太子兩個皇位最有力的繼承人沒了,讓她女兒登上帝位,她自然樂意。

只是,對於蘇銘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儘快探明太子和齊王雙方的謀劃。

從秀玉宮離開之後,蘇銘依舊沒有露面,而是暗中回到了玄鏡司。現在玄鏡司已經成了他的自留地,即使有各方的探子,也依舊是以他為主。

將監視齊王和太子的命令釋出下去,蘇銘又發動分佈在上京城內的魔念,命他們探知訊息。

三天的時間,將決定帝位的歸屬。

隨著京城百業凋敝,舉行國喪,城內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無論是齊王黨,還是太子黨都憋著一股勁兒,而朝臣中隱藏的皇帝黨在神武帝薨逝之後,大部分投入了齊王麾下,只有一小部分向太子投誠。

只是,比起齊王李念,李賢有一個優勢便是,他能坐鎮宮中,居中調應,雖然沒能徹底掌握宮中侍衛,但也拉攏了相當一部分人。

齊王府。

大廳之上,李念一身喪服端坐上位,下面是他的心腹大臣,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也沒什麼好隱藏了,雙方都等於是擺明車馬,就看誰的動作更快。

李念掃視群臣,目光極富威嚴,讓人感受到沉甸甸的的壓力,“城外都準備好了嗎?”

“啟稟殿下,禁軍將領已經做好準備,等時候到了就會入城平叛,為先帝報仇。”一個武將站起來,沉聲道。

話音落下,四位閣臣中靠向齊王的那位閣臣站了出來,“先皇無端薨逝,一點預兆也無,定然是太子暗中下毒謀害先帝,此等弒君弒父之人,怎能登臨大寶,執掌神器!”

“我等勢要為先帝報仇!”隨後,群臣憤然,齊聲喝道。

看到此聲勢,李念微不可查的點點頭,事實上,對於老皇帝的死,他也是心存疑慮,畢竟老傢伙死的太突然了,讓所有人都措不及防。

他們那位父皇可是一位人精,算計頗深,怎麼可能就這麼死了,不止他感覺荒謬,就連群臣們也同樣這樣想。

而如果要動手,動機最大的就是李賢,只要老傢伙一死,他就能順理成章的上位。

雖然李念也恨他,希望他死,但越往後拖,局勢對他就越有利,所以,他認定動手的就是他那位好大哥。

因此,當初在得知老傢伙死亡的訊息之後,他第一時間就派人聯絡了駐紮在城外禁軍。

這麼多年以來,在老皇帝的默許之下,不止在朝堂,他在軍中也埋下了許多暗子,即使他知道有些是老皇帝人,但他依舊這麼做了,因為他知道,這是他唯一的優勢。

作為儲君,下一任的繼承人,他的大哥根本不敢也不能碰軍權,只要沾上一點,他就要遭殃。所以,他那位大哥一直都是謹小慎微,生怕犯了老皇帝的忌諱。

相比於太子,他就好多了,他一直都在拉攏武將勳貴勢力與李賢抗衡,這是老皇帝有意放任,當然,這個度肯定在他的掌控之內。

而現在,老皇帝死了,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太子麾下大多是文臣,而他麾下聚集的大部分是武將勳貴,這就成了他爭奪皇位的最大底氣,也是他能屹立朝堂不倒的原因之一。

······

文淵殿。

太子李賢也召集麾下群臣開著同樣的會議,只是僅僅過了兩天,李賢臉上的皺紋越發密集了,眉宇間滿是疲憊之態,整個人看上去一下子老了好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