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有客來訪(第1/2頁)
章節報錯
走走停停,停停看看,中原的風土人情,百姓的生活面貌,和劉備原來所認識的,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當真是吃了一驚。
聯想到不久前,曹操還要向孫策借糧借錢,這才兩個月的功夫,就做到這個地步了?
簡直匪夷所思。
然而,當他們來到許都近郊,一個名叫南山鎮的集市上時,劉備的認知,再一次被顛覆了。
集市上賣的鐵器,用料比自己的寶劍都要好。街面上賣的宣紙,一張居然要好幾百文錢。
百姓們衣著得體,和睦友善,家家戶戶,不僅安居樂業,甚至會給維護治安的官兵送水送飯。
他劉備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什麼時候見過這等景象?
一處鄉鎮,竟然如此富足。
劉備左看右看,最後,找了個看鋪子的年輕小夥問道:“小哥,你們這地方,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有錢了?”
小哥也不見外,一邊用毛筆在紙上抄詩練字,一邊頭也不抬的笑道:“有錢嗎?是挺有錢的。還不都是先生的功勞?他和什麼吉老闆,一起弄了個造紙廠,把我們的份兒全算進裡頭了。每個月除了工錢,還有分紅。”
劉備一聽,忍不住嘀咕道:原來,竹紙宣紙,是個什麼先生弄出來的。
但他關心的不是紙的問題,他關心的,是曹操背後的聖賢高人。
略作停頓,劉備又繼續問道:“小哥,在下說的不是這事,是,是你們的農田水利,還有鐵器鍛造,還有,還有……”
他什麼都想問,包括當地的風土人情,為何突然變得如此和善;農田裡的水利設施,為何突然變得如此便捷。
小哥嗤嗤笑了兩聲,放下紙筆,答道:“不也是先生的功勞?自從他來到書院,我們的狀況一下子好了起來。耕地的犁耙,河裡的水車,包括獵戶們的弓弩、鐵鋪裡的鐵器,都是經過他的提點,才突然之間變得好用的。”
劉備驀地一愣,盯著小哥質問道:“全是他一個人弄的?”
小哥點了點頭,拿起剛剛抄好的詩句,放在了他的面前,“先生會的可多了,除了農田水利,冶煉鍛造,還會寫詩。你瞧!”
劉備捧起詩句,見上面寫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一眼,頓時驚為天人。
雖說,他對詩詞之類的瞭解不多。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首詩作,必是能流傳千古的名篇。
那寫出這首名篇的先生,必然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大賢。
劉備喜出望外,拿起那首詩作,久久不願放下。他抬起頭,盯著小哥問道:“那位先生住在何處?遠嗎?”
小哥搖了搖頭,“不遠,就在山腳下的書院裡。”
“好,好!”
既然得知了大賢的住處,劉備說什麼也要去拜訪一番。
他從朝貢天子的禮物中取出來一些,帶著關羽、張飛,徑直往南山山腳走去。
林風人在書院,剛剛拿出被子曬了曬,此時正與清河坐在梧桐樹下,準備教她幾句簡單的外語,以此來增加些晚間的情趣。
誰知一抬頭,卻見門外腳步匆匆,不知道是什麼人送了許都禮物過來。
他大為奇怪,正要開口發問,就見一個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的七尺男子,從外面款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