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一偶。

得之滄海。

許大茂首次收購企業的失敗,真是應了那句話好事多磨的俗語。

在許大茂前腳從周建國辦公室出來後,後腳就被等候在外面的隔壁街道的李建軍主任親自帶人給迎接走了。

這一幕。

讓送許大茂出來的周建國瞬間心如死灰。

沒辦法。

周建國沒有李建軍的那個膽魄,李建軍敢把企業以“清理負債,無償轉增”的方式交到許大茂的手中,周建國卻不敢。

李建軍誠意十足,親自帶著許大茂走訪了他麾下的數個企業。

也讓許大茂充滿了疑惑,合著每一個街道都有名為修鞋廠、掃把廠、墩布廠的小手工作坊。

看著外表破落,內裡凋零,亦或者僅僅就剩下廠房還屹立在那裡的企業及那些無所事事或躺在沙地上睡覺,或幾個人圍坐一起閒談八卦的工人們。

許大茂的心不由得就是一疼。

這都是風潮給害的呀。

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受到了風潮的侵害,尤其以街道小企業被風潮危害的嚴重。

上上下下都是一個德行。

全部都是以虧損聞名,盈利的也都是商店或者國營大食堂。

但是雙方的覺悟好像有點不一樣,周建國及那些街道企業的工人,對於被許大茂收購持反對意見。

臨出門的時候,許大茂還被那些反對收購的廠長給堵門了,要不是周建國破壞招商引資的罪名太過嚇人,估摸著許大茂都不能安全的離開。

李建軍及那些街道企業的工人,卻在積極的尋找飯折。

對於被許大茂收購企業一不表示贊同,二不表示反對,一副任由事態發展的大無畏的無所謂精神。

在周建國那裡沒有辦成的事情,在李建軍這裡卻辦成了。

許大茂以一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一直賠錢的第三街道奶品廠和盈利的國營食堂。

第三街道奶品廠的廠房許大茂沒有收購,而是簽署了一個三年的租賃協議,企業要是發展壯大,自然得搬遷出去尋找更加廣闊的天地,窩在小小的街道里面也不像一回事情。

盈利的國營食堂廠址被許大茂花了兩萬塊給買下來,連同旁邊的修鞋廠和掃把廠,等於是許大茂無形擴大了國營食堂的營業面積。

企業的三角債和貨款等欠款問題,全部由街道負責,許大茂概不負責。修鞋廠和掃把廠的那些工人外加所謂的廠長,也由街道負責解決就業。

李建軍也不是沒有條件。

他需要許大茂在二個月內解決街道兩百名子弟的就業問題,如不能或者逾期,那麼許大茂收購企業的那些欠債問題全部由許大茂負責,甚至還要將其餘幾家負債企業給予收購,且負責那些亂七八糟一團亂麻的三角債務。

相當於許大茂和李建軍簽署了一個對賭協議。

雙方都自認為自己掌控了大局。

……

周建國聽到許大茂從李建軍那裡盤下那兩個廠子,差點兒連肺都氣炸了!

他有種被人截胡的感覺。

看著那些還在跟自己提條件,直言許大茂想要收購他們企業,需要付出什麼什麼條件的企業一把手。

氣不打一處來的周建國,抬手將手中的資料狠狠的摔在了這些一把手的腦袋上,都他媽這個時候了,還在提條件。

看著周建國暴跳如雷,一把手們的心裡也不是滋味。

當慣了一把手,享受慣了一把手的那個待遇,真要是被許大茂收購了企業,他們還如何作威作福?

走仕途是真的沒有路。

走商道又被各方面限制,自己還沒有膽魄。

太清楚了。

只因為這種看透本質的特性,才一個個的趕來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