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居民都心驚膽戰,他們最怕的就是遇到兵災了,還好這次朝廷遷都雖然看起來亂糟糟的,但是劉莽他們也沒有放任下面士兵亂來。

如果任由十幾萬大軍在京城裡作亂的話,那麼這個五百年曆史的京城可能會毀於一旦,只是這樣一來,雖然留下一個滿目瘡痍的京城給李劍,但是劉莽他們的損失更大,一旦放任軍隊亂來,那麼這支軍隊就完成變質了,不要說保持原來的戰鬥力,劉莽他們以後也不見得還能控制這樣的軍隊。

而且京城裡的居民很多都是貴族或者是貴族的親戚,把京城毀了,劉莽他們就是得罪了整個北漢帝國的世家門閥,他們沒有那麼蠢,所以寧願留一個完整的京城給李劍,他們也不會做出什麼損人不利已的事。

車馬如龍,行人如織,整個京城徹底活了過來一樣,只是京城的各大街道上很少普通的老百姓,都是跟隨著劉莽他們遷都的貴族和他們的家人們,還有世家門閥的下人們。

劉莽他們三大世襲侯爵家族還是有很多追隨者的,那些跟隨他們遷都的世家門閥家族,他們覺得留在京城自己會失去權力,或者是投靠李劍不會得到更多,還不如跟著劉莽他們遷都到東州,畢竟東州的很多世家門閥已經被起義軍掃了一遍,可以說留下了很多田地和店鋪。

對於跟著遷都的世家門閥,劉莽他們承諾會給他們很大的好處,不管是田地還是財物,都會比他們放棄了中州的產業要多得多。

決定留下來的官員中鍾凡這個內閣首相的官職最大,還有一些覺得西北王李劍就算進京也不會拿自己怎麼樣的皇室成員也留了下來,這些皇室成員一般也沒有掌握什麼權利,他們心裡還打著小算盤,他們想著李劍進京當上皇帝的話,他們五百年前都是同一個祖宗,李劍怎麼說也要厚待他們這些皇室成員,李劍不可能把宗人府撤掉,那麼他們自然有機會上位。

鍾凡沒有時間去理會那些皇室成員,他把留下來的六品官職以上的官員都召集了起來,他要保證京城在西北王李劍進京之前保持正常運轉,畢竟他是想要投靠到李劍手下,如果自己表現得太拉胯的話,他都不好意思投靠對方了,而且就算投靠到對方手下,自己也不可能繼續做內閣首相。

沒錯,鍾凡還想繼續做內閣首相,雖然表面上他是一個終於皇帝的臣子,但是倒不如說他最為看重自己手中的權力,不管是坐上那個寶座,只要可以保證自己手中的權力,只要自己可以繼續當內閣首相,他不介意舔對方,把對方舔得舒舒服服的。

私下裡鍾凡早在李劍從龍門管出兵之時,他就已經讓心腹手下帶著自己寫的效忠書交給李劍,算是他的投名狀。

只不過李劍只是讓自己的手下回來,沒有什麼承諾,這也讓鍾凡心裡一直忐忑不安,他不知道李劍這是什麼意思,是答應了自己投靠,還是拒絕,之時拒絕的話,李劍也沒有說出來,這是把他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的。

《諸界第一因》

既然李劍沒有明確表示接受了自己投靠,鍾凡自然

要極力表現出自己的價值出來。

召集官員來開會,其實只是聽從鍾凡的命令罷了,鍾凡在朝廷裡還是很有威信的,更不用說六部尚書都是他提拔的。

首先鍾凡讓兵部尚書去掌控留下來的城衛軍、中央軍團和禁衛軍,這些士兵加起來有五萬左右,他們都是不捨得離開計程車兵,把他們整編在一起組成一支全新的軍隊,讓他們維持京城的秩序,還有就是抽調出一萬計程車兵守衛皇宮,畢竟皇宮裡還有一些留下來沒走的妃嬪,當然,最重要的是鍾凡不希望有人趁亂打劫,或者是把皇宮損毀。

第二個就是鍾凡讓所有的官員正常點卯上班,要維持京城的正常執行,那麼衙門就不能停止執行。

最後就是要保證京城的糧食供給,這點最為重要,鍾凡最怕的就是有商人或者是世家門閥趁機囤積糧食,導致京城的糧價飆升,對於囤積糧食的行為,鍾凡已經明確表示會嚴打的,抓到就嚴肅處理,一些官員聽到鍾凡的話,他們的眼神都閃過失望的神色,畢竟不能趁機發大財,對他們來說很是難受,不過他們也不敢頂風作案,特別是在這種特殊時期,如果真的被抓住把柄的話,鍾凡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很和藹可親的內閣首相,他心狠手辣起來絕對會讓人心驚膽戰的。

……

在宜州和中州邊界對峙的兩大軍團有著不能說的默契,可以說自從西北軍第一次試探性進攻損失了一千多人後,西北王李劍就命令停止了攻城,而是離中央軍守衛的城池十里外安營紮寨。

接下來李劍就再也沒有派軍去攻城,雙方只有一些斥候每天在交手,這種情況也讓李劍的手下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沒有人敢去問詢西北王李劍,李劍在西北軍團裡那是積威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