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涉及高科技(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後,兩人便在其他人的見證下將合同給簽訂了。而李曉帆也將資金轉給了徐天成,而徐天成在收到了資金之後,也是笑著離開了這裡。至於那個任廠長的話,徐天成先前已經問過他了,不過任廠長不願意離開這個廠,而李曉帆也是極力的挽留他,想讓他跟著自己幹。
因為李曉帆如果現在要去找一個管理廠的人的話,很不容易找。而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個任傑就是一個很好的廠長,所以說李曉帆就挽留了任傑。
在李曉帆的百般勸說下,最終任傑還是選擇留了下來。因為李曉帆給的條件不可謂不高,像任傑的話,以前在這個廠裡面,一年的年薪也就是那10萬的樣子。
這10萬的話,雖然說是除了五險一金之後還是能夠拿得到10萬,在這sc審當中已經算是挺不錯的工資了,但是李曉帆給他的待遇比這個要高的高了。
李曉帆給任傑的待遇就是,如果任傑繼續留在廠裡面做廠長的話,李曉帆願意給他年薪100萬。不過如果說他願意要股份的話,李曉帆也願意每年給他十萬,並且給他2‰的股份,不過最後任傑選擇了2‰的股份。
而當任傑選擇這個2‰的股份的時候,李曉帆也是暗暗給他點了一個贊。因為任傑的這個選擇是非常的正確的,雖然說股份只有2‰,但是這是一個細水長流的事情啊。
而且如果到時候廠子的收益起來之後,那麼有可能以後它的分紅還要多得多。
不得不說,任傑的確是一個聰明的人,李曉帆也很欣賞這樣一個聰明的人。
而隨後,廠子裡面的各個負責人,李曉帆也是給他們升了薪酬的。雖然說給他們加的這個薪酬並不是特別的多,也就是在他們的基礎上給他們上調了0.5倍而已。
但是這在他們的眼裡,那已經是特別的多了。
而李曉帆也相信,只要有了金錢的鼓勵,這些人一定會爆發出更強烈的幹勁,到時候這廠子的盈利是指日可待的。
隨後,李曉帆又到sc省的省會城市去了,因為李曉帆發現自己的產業太過於單一了,不是食品也就是和食品相關的產業,自己的產業真的是太單一了。
而且李曉帆現在銀行裡面還躺著幾個億的錢在那裡,這些錢不用也白不用,所以李曉帆想了想,決定還是去搞一下實業,因為實業比較穩當。
但是目前李曉帆的旗下的公司並不多,而如果又要再進軍其他的行業的話,小公司又並不能勝任。而且李曉帆才收購的那一個公司,如果說現在就要讓他們去生產其他的東西的話,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所以思來想去,李曉帆最終還是決定再到省會城市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專案。如果說有的話,就直接拿下,這要省掉很多事情。如果說很多事情都是慢慢的從小發展到大的話,那太浪費時間了。還不如直接收購一些其他公司,這樣一來,自己的發展還是會加快許多的。
在sc省的省會城市當中,就有一個自貿區,在自貿區當中,就有實業的企業。而且這兩年和西方國家的商品流通開啟了,況且每天都有專列向著西方執行,所以說這樣一來,也帶動了經濟的增長和貨物的流通。
因此,李曉帆也想利用這個機會,然後 進軍到實業當中,和西方國家這些牽扯上關係。到時候,西方國家的錢還不是源源不斷的往自己的腰包裡面流。
不過李曉帆也的確是動了腦袋的,他知道如果說弄一些生產技術含量比較低的東西的話,那麼賣出去的價格也不會太高的,所以李曉帆這一次就是準備進軍高科技領域。
但是高科技領域並不是說想進就能進的,因為高科技領域畢竟不像其他的領域一樣的,高科技領域必須要有技術的支撐才可以。
如果說沒有技術的支撐的話,那麼他以後一定發展不遠的。錢投的再多也沒用,如果說找不到人才的話,更是會讓這高科技企業直接陷入崩潰的狀態。
所以高科技的企業的話,一般都必須要有人才。而人才從哪裡來,那就要從各個高校來了,各個高校當中的優秀畢業生才能夠支撐得起科技企業,如果說只是簡簡單單的一些活的話,那就稱不上是高科技企業了。
王學明載著李曉帆來到了省城當中,然後來到了自貿區裡面。自貿區裡面李曉帆見識到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歐洲專列這些都是見識到了,而李曉帆也是非常的激動。
而最令李曉帆感興趣的便是sc省當中的科技城,在科技城當中,那是有相當多的高科技企業的。他們不僅僅是在電腦方面的高科技,還有生活上面的方方面面的,其他的方面的高科技都是有的。
而這些公司每年在研發上面投入的經費都是巨大的,可以說這些公司雖然說他們有時候賺的還要多一點。但是他們再除去稅收,除去成本,再除去研發費用的話,實際利潤其實並沒有多少。
不過研究科技的人有時候並不僅僅是為了錢財,有時候甚至是為了國家的富強,甚至是為了國家科技的進步,亦或是為了讓人民大眾享受到更好的東西。
而這就是搞研究的人的思維和其他人不同之處。像商人的話,商人逐利,那他或許就是向著利益那方面靠的。但是科技工作者追求的是科學精神,追求的是對人類的貢獻,甚至是為了推動科技的發展。
而其實當李曉帆走進這科技城當中之後,真的是被裡面的東西給驚豔住了。李曉帆現在用的手機只是一臺,在市面上很平常的觸控式螢幕手機。但是在這裡面的話,已經算不上是先進的手機了。
李曉帆的手機在這裡面的話,只能夠說是處於最末端的手機了。
這令李曉帆不住的感嘆,科技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在考察了一番高科技公司之後,李曉帆便又給高運文打電話了。對於李曉帆這有一出沒一出的,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想法,高運文也是很無奈。
高運文已經勸過李曉帆很多次了,但是都沒用,所以一來二去的,高運文也不再多勸什麼了。反正李曉帆說什麼就是什麼,這些錢都是李曉帆的,他也不好指手劃腳。
沒辦法,高運文只得按李曉帆的要求成立了這樣一個高科技公司,然後去進行註冊。不過人現在倒是還沒有,因為沒辦法,現在人都還沒有招的有,所以李曉帆也沒有辦法啊!
不過李曉帆倒是讓高運文派了幾個人到這邊來招高科技人才,只要是高科技人才,來多少就收多少,待遇和研究經費這些不用管,李曉帆自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