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眼看著這樣子的公孫瓚,在他身邊的一眾人等都不太敢說話,只拿眼神暗示別人。等到最後還是本家兄弟公孫越壯著膽子,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兄長,我們是不是,是不是該撤退了?”

“!”

一瞬間,在公孫瓚轉過頭去看向他的時候,公孫越被那駭人的目光嚇得渾身都僵硬了,如果時間倒退回幾秒鐘之前,那麼就算周圍的其他人怎麼拼命用眼神暗示自己,他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他覺得自己就快要死了。現如今的,陷入了即將戰敗的狀態的公孫瓚也是最可怕,最瘋狂的。公孫越甚至覺得,剛剛自己的兄長會毫不猶豫的砍掉自己的腦袋,而後說一句:“敢有言退者死!”這樣的話,然後孤注一擲的繼續發動攻擊。

幸好並沒有。

因為公孫瓚是全天下最優秀的將軍之一。他能夠判斷出現如今的戰鬥局勢——是的,他現在損失慘重——那麼是否還需要繼續堅持下去呢?

已經有上萬,甚至更多的精銳遼東軍倒在了戰場上,其中包括數千最為精銳的白馬義從。那之前堪稱難以想象的精銳,白馬精騎受到了重點照顧,已經有兩個部被打殘——天可憐見,他麾下的白馬精騎加起來也湊不夠半個營啊!

這種情況下,公孫瓚是否還應該堅持下去,這場戰役是否還能繼續?就算是公孫瓚自己也無法說明白。

……

同一時間,在公孫瓚拼命思考著的同時,劉備也在拼命的思考著——與公孫瓚不同——後者思考的問題是現在是否要撤退。而劉備思考的則是,是否要全面反攻。

“現在還差了一點。嗯,是的,還差了一點。對方的軍力與組織仍在,如果全面反攻的話一定會拿一場大勝的。但是遼東軍主力都是騎兵。我不太可能將他們全部殲滅。

所以,是否要繼續等待下去呢?等待對方的兵力與士氣,組織消耗的更多再發動攻擊。讓我殲滅遼東軍大部的計劃順利完成?

但如果繼續拖延下去,伯圭察覺到不對而後果斷收兵的話,我又該怎麼辦呢?到時候就連大勝都拿不到,只有小勝了……”

劉備就這樣,進行著非常激烈的思想鬥爭。

而最終……

“繼續等下去。”公孫瓚與劉備不約而同的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只因為雙方都不願意放棄——

被三面圍攻的六組車陣,現在看起來已經有些支撐不住了。

只要能攻破這六組車陣,那麼公孫伯圭再選擇撤退,就勉強有個交代。他可以對外宣稱自己與劉備打了平手。

而與之相對的,能夠將遼東軍大部殲滅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劉備決定繼續忍耐下去,繼續忍耐到公孫伯圭支撐不住為止。

也因此,在雙方主帥做出決定後,戰場繼續,持續著連串惡戰。拼命瘋狂的戰爭,不斷吞噬著人的性命。

憑藉著車陣,重火力武器,遠端優勢以及防守優勢,劉備的軍隊可以更好地打擊與殺傷對手。然而在遼東軍的奮起突擊下,劉備大軍的傷亡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他們開始不管不顧的對車陣本身發動突擊之後——

大批極精銳的遼東軍與野人軍怒吼著,搬運著人與戰馬已經僵硬了的屍體,在車陣邊緣壘成一個個的斜坡——

車陣雖然堅固如城池一般,然而歸根結底,車陣的高度不過兩米左右。只要稍微墊高半米左右,就可以對上面的劉備禁軍進行有效殺傷——儘管以下攻上的難度更大,但無論如何也比光捱打不還手,或者去突擊被嚴密防禦了的缺口來的更好吧!

也因為這個原因,遼東軍與劉備軍之間的傷亡比例,從驚人的七比一,下降到了三比一到四比一的程度——當然就算這樣,繼續消耗下去仍舊是劉備的完全的絕對的勝利就是了。

——公孫瓚的“將對方車陣內的兵力完全消耗光”這一點,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是不成立的——因為車陣之間,是可以互相補充兵力的——從內側車陣,公孫瓚與遼東軍看不見的方向,外圍南側兩組、中層七組與內層五組的車陣裡的兵士們,一直在以小隊為單位,源源不斷向外圍,受到攻擊的外層六組車陣前進,而後順著車廂翻上去——兩米的距離,只要車廂上的人伸手拉一把,借力一竄就能上去。

這些兵士就這樣源源不斷的補充,並且將受傷,需要治療的,或者已經被軍醫簡單治療過的兵士們小心翼翼的透過車陣下方,車廂輪子的空隙處利用擔架與繩索拉出去,然後抬走……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瓚如果繼續拼命攻擊下去的話,就算將他的遼東軍全都賠進去,也不可能攻破劉玄德的車陣的。

而這一點,隨著車陣邊緣的屍體堆的越來越高,而車陣的傷亡也越來越多,終於被戳穿——

“該死!他們一直在補充兵力!”

納悶打了這麼久,為什麼車陣的兵力還沒被消耗乾淨的公孫伯圭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後馬上想到了這種可能性,再然後他的表情就變得非常難看——該死的!被耍了!劉備的這種小技巧,至少讓他多損耗了五千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