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渤海郡,全部位於廣闊平坦的冀中南大平原之上,非常方便騎兵馳騁。按理說,選擇這裡作為戰場也算正確。

只是,劉備還是覺得公孫瓚這樣的退卻並不對頭——只因為他這樣一退卻,與劉備隔著泰山遙遙相望的張飛軍隊,又可以與劉備會和,如此一來,劉玄德的軍隊數量膨脹到了超過二十五萬。

在同一時間,由張郃、高覽率領的冀州軍,也從側翼向戰場趕來。這樣一來,這場戰役就將演變成劉備的幾乎全部軍隊,對陣公孫瓚的幾乎全部軍隊。這樣的話劉玄德的優勢會進一步上升。

原本按照劉備的觀點,公孫瓚最好的戰術選擇,應該是充分利用他麾下騎兵眾多,速度極快的優勢,以快速機動,各個擊破。

首先渡河,以最快速度攻擊最為弱小的張飛軍團。最好能夠利用張飛性格方面的弱勢,以逼迫張飛與他正面決戰為最佳。

只要攻破最弱小的張飛軍團,那麼這場戰役,他就算贏了一成。

再接下來,自然是回師。利用時間差,最好能夠擊破北方的張郃、高覽集團。就算無法將他們擊破,也應該竭盡全力的將他們削弱。

這樣一來,這場戰役,他公孫瓚就算贏了兩成了……再接下來,就該是養精蓄銳,與劉備的主力決戰的時候。使用的方式自然是圍點打援,將張郃、高覽集團的軍隊圍困起來,而後等待劉玄德的軍隊來救援。這樣的話,他的勝算就達到了三成——

有著三成勝算,在最終決戰的時候,公孫瓚就能佔據較大優勢。

當然除此之外,公孫瓚還有一個更快捷的選項——原本劉備覺得,依照公孫瓚的性格,他會選擇這個“快速”的選項呢。

那就是在劉備的三個軍團尚未會和之前,首先以主力,全部壓向最強大的劉備軍團,只要能夠將劉備麾下的二十萬大軍沖垮,那麼這場戰役就算贏了。甚至整場與劉備的爭霸戰爭,也贏了三分。

原本按照公孫瓚的性格,劉備以為他會選擇這個選項來著。就好像之前的袁本初,也是這樣的戰術……只不過因為袁本初手底下的小弟數量足夠,所以在主力VS主力的決戰的同時,他還能派分兵去攻擊劉備的輔助軍團。

只不過,最終的結果,讓劉備覺得很意外。

“竟然,對自己這麼自信嗎?”

在稍微思考了一下之後,劉備覺得自己摸清了公孫瓚的想法。

以公孫瓚的能力,還有公孫瓚的軍事才能,他是絕對不會想不到之前,劉備所想的戰術的。

之所以他沒有這麼選,是因為他想要一網打盡。

想要乾脆的,來一把大的。將劉玄德的全部四十萬軍隊一口氣一網打盡。

這倒是符合了公孫瓚一如既往的自視甚高的,高傲,傲慢,以及瘋狂好戰的性格。

只不過……

“這未免也太瞧不起我了吧,伯圭兄。”

當劉備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在大軍前往高城,眼看著城外大營,公孫瓚軍隊的旗幟,劉玄德的心中忍不住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就乾脆一點,讓你大吃一驚好了。”

——四十萬對陣三十五萬。

這就是這場高城之戰的數字。

雙方的軍隊數量,甚至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新平之戰!成為了現如今的漢末時期最大的一場戰爭!同時,也是即將決定這個天下的歸屬的一場戰爭!

——當然了,理所當然的,高城城外幾百公里,都放不下幾十萬大軍的。所以這幾十萬大軍實際上是分成了兩個戰場。其中之一,是高城南方的主戰場。劉玄德率領他麾下的二十萬萬大軍,對陣接近三十萬的公孫瓚軍隊。

而另外一個戰場,是在高城西方。公孫瓚麾下大將田楷,率領十萬大軍對陣從冀州來的高覽、張郃、顏良、文丑的十萬大軍。

就是這樣,數以十萬計的大軍,將高城縣郊外的田野擠得水洩不通。當劉玄德的大軍到來之後,就像是他想的一樣,公孫瓚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攻勢。

明明選擇守勢的話更加有利,但這位白馬將軍還是毫不猶豫的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

就好像在戰場的選擇一樣。他要的就是大場面,要的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龐大也最華麗的一場戰爭。要的就是用這最龐大也最華麗的戰爭過足他對於戰爭的癮。滿足他對於殺戮,對於戰爭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