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一切都結束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掌握整個東南亞地區,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重要的財富樞紐。在東西方貿易與文化交流上佔據優勢地位。並且可以以東南亞為跳板,走海路進攻令人魂牽夢繞的印度,南亞次大陸……否則的話,難道走青藏高原去殖民?腦子真是個好東西。
就是這樣。在整個漠北草原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羊毛紡織,青儲以及草場劃分,義從部隊成為諸多蠻子最期望加入的軍隊的情況下。帝國的北方邊疆已經穩定。而對於更加西方的開拓,雖然也在帝國的計劃之中。然而中亞地區無論人口還是資源。重要性都在其次。與東南亞、身毒的開闢完全無法同日而語。
劉玄德的的計劃,是隻要能夠經略西域,重新建立西域都護府。而後讓中亞地區的月氏人貴霜俯首稱臣便好。
對於西域的攻略,暫時可以到此為止。帝國的未來在於海洋,在於更加溫暖富庶,物產豐富,開發也更方便的南方。而並非寒冷乾旱,開發起來也更困難的北方。
……
對外的擴張就是這樣。帝國的下一個時代是海洋的時代。這一點沒有任何問題。而對內部的政策則是,對於江南地區的開發第一位。
在江南小朝廷崩潰之後,數量龐大的,已經摩拳擦掌了的,數以十萬計的生產建設兵團迅速湧入江南地區。對於江南地區執行了半軍事化管理的大開發。
——在原本的歷史上,花費了數百年時間才初步開發完畢的江南地區,就這樣在大一統的,高效的政府政策下,以最快速度開墾起來。
江南地區的世家被殺死。從古楚國開始流行的巫蠱之類的東西,也被取締掉。緊隨其後的是土地國有化,以及假田制的推行……
當然,因為江南地區的廣闊,以及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積之多。所以江南地區的假田推行,也會比北地更加寬裕。
在北方只能假田五十畝的民戶,在江南地區可以假田百五十畝。
劉備的計劃是透過這樣三倍的假田數目,達到讓北方民眾主動向南遷徙,平衡國內南北人口比例的目的。
儘管中國人講究安土重遷,狐死首丘之類的事情。但是隨著北方人口不斷繁衍,土地不夠分成。那些無法繼承家產的次子們,最終不是墮落成了沒有人權的贅婿,就是變成社會不穩定因素的遊俠兒。
所以,要麼是主動的遷徙到南方來,加入到生產建設兵團。要麼是墮落成贅婿遊俠之類的,被強制搬遷到這裡來。沒有別的路好走。
劉備的政府傾向與前漢政府傾向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推崇小家庭,而非大家族。對於大的家族,有貴族世家傾向的家族,歷來都是極為厭惡,並且必定要拆分的。
原本沒有足夠的土地田產來安置他們的問題,也隨著江南大開發得到了環節。而隨後,對於東南亞的開發,乃至是進一步佔領身毒,進行殖民以及移民計劃的實施……
劉玄德相信,這一切措施足夠讓帝國在未來的數百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裡,不許要為了人地矛盾,平均耕地的數量減少導致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而感到頭痛。
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讓帝國擺脫掉數百上千年來,縈繞在中國頭頂的歷史週期律。
——對付歷史週期律,只有向外開拓,開拓,再開拓。不斷地增加生存空間。對內則是科技提升,製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以及增加社會財富。只有這樣,讓帝國不斷地向前,不斷進步。才能夠緩和社會矛盾,才能夠讓帝國長盛不衰。
完成了這一點的,獲得了這種優勢的劉玄德,某種意義上說,才真正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他解決了歷史上所有封建王朝統治者們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靠著開拓,積極進取,走與眾不同的海洋道路。土地國有與假田制。一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朝代都要集權,都要“不自由”,但都要強大,強盛的王朝,就此展開!
在西元一九四年的年底,劉玄德再次回到了洛陽。
全新的藍圖已經展開。解決一切的道路就在他腳下,而在天子劉辯終於低頭,法堯禪舜之後,劉備也獲得了他理所當然的權力、責任、獎勵、約束、負擔。
他成為了大漢帝國第二十四任天子。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統治者。
新的時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