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軍事分部(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元一九一年的夏天。劉玄德離開了洛陽城,讓洛陽殘存的,戰戰兢兢的大臣們鬆了口氣。
總算走了,總算走了。再不走的話,洛陽人都要被他殺光了。
——哦,泥腿子不算人。
這裡的“人”只是貴族世家官僚,以及他們的家人來著。至於說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死的太多的話或許會有人在意一下,但也僅僅只是在意一下而已。至於說少數的死掉一個兩個的。這種事情任何人都不會在意的。
當然,隨著劉備的離開,也意味著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政治中心的轉移。
現如今的帝國政治中心,隨著劉玄德的離開,從關中轉到了關東地區。以漢中王朝廷為核心,同時包括了北地騎士區域以及南方長江前線,關中留守政府以及益州區總共五個組成部分。
這就是目前帝國的權力核心。由大將軍幕府改革而成的漢中王朝廷,現如今已經代替了洛陽朝廷,成為了帝國的政治核心。
隨著劉玄德的離開。他麾下各路大軍也已轉身離去。
南軍第一軍,在暫時轉為徵南將軍的陳叔至率領下,前往益州南部的南中地區。他們一方面要在那裡進行休整,以及適應南方的天氣,訓練叢林作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對南中地區的野蠻人進行一輪清剿。
雲南、貴州、乃至緬甸的部分地區,將會是他們的最好的練兵場。
這多少讓劉玄德有點擔心。這五萬北地軍隊是否能承受如許南方原始叢林的氣候,成為他心目中的山地步兵部隊呢?
儘管他已經儘可能給這支部隊配備了大量軍醫,同時如同不能喝生水,驅除蚊蟲的香草,喝茶以抗衡水土不服等等辦法,也告知了全軍上下。但是最終結果如何,仍舊是個未知數。
同一時間,關雲長擔任鎮南將軍。他將率領一支目前只有骨頭架子的部隊,在廬江、九江、豫州以及荊州的南陽還有徐州南部地區,招募一批勉強算是“南方人”的部隊。一方面,他麾下的南軍要在長江流域與長江以南的袁紹軍隔江相望。另一方面,他的軍隊也要在青、徐沿海之地,與新造的戰艦,還有新招募,編練的海軍磨合。
除此之外,理論上關雲長還要負責整個長江流域的防禦工作。甚至一定程度上,還要為今後進攻荊州打下基礎。可以說關雲長這個鎮南將軍的工作,是諸將之中最困難的。
……
隨著益州的光復,老將皇甫嵩終於到了該退職的年紀了。不過因為目前,劉玄德麾下的大將人數不夠太多。因此還是決定,要讓老將軍再支撐一段時間。至少要等他的副將張翼德成熟起來再退不遲——
老將軍目前以徵西將軍身份,威震涼州,與目前在西域混的風生水起的馬家軍隔著瀚海遙遙相望。雙方大戰未起,小規模的廝殺卻是數不勝數。
劉備希望透過這樣的小規模的,連續不斷的戰爭磨礪自己的三弟。讓他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就好像現如今擔任徵北將軍的張郃一樣。
作為最早投靠劉玄德的河北大將中最靠譜的一個,現如今的徵北將軍張郃將與身為鎮北將軍的趙子龍一起,一者率領北軍第一軍團,另一者率領邊軍鎮蒙州的五萬騎兵。出巡蒙州,完成龍城築城之事。而另外一邊,遼東軍另外一半兵馬,加上徵召的諸北地騎士組成的邊軍,鎮遼州軍則在鎮東將軍公孫續的率領下,出鎮遼州。
儘管公孫續的能力只是差強人意。但身為公孫氏嫡子,本身能借助其父白馬將軍餘威一點。再加上遼東軍本身主場作戰。因此劉玄德也沒太多好擔心的。
對於這三路軍馬,劉玄德的要求只有一個。掃蕩草原。劉備並不想在自己在中原休養生息的同時,草原之上又迎來一輪兼併——
隨著小冰河時代降臨,天氣越來越冷。草原上的戰爭必定會愈演愈烈。儘管鮮卑已經被連續不斷的戰爭打垮。但天知道草原上會不會崛起新的梟雄。無論如何,劉備不想要給他們機會。
最後,是身為徵東將軍的曹孟德——他將在青州地區,全面主持建造戰艦與水軍諸事——當然說是這麼說,實際上的戰艦建造行業,全部把持在三義行的專業工程師手中。他要接手的,只有編練海軍一事。
這也是劉玄德的諸多任命中最惹人爭議的一項。
曹孟德固然人才了得。但劉玄德軍中人才濟濟,不遜色於他的大有人在。而且曹操本人並非出身江南水鄉,又或者沿海地區。本身是騎將。水軍非他所長。
之所以這樣任命,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答謝曹孟德的勢力,以及為了內部的派系平衡——
隨著劉玄德內部,有關遼東軍,公孫瓚的勢力與派系土崩瓦解。董卓的派系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