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徐州之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爭之世?大爭個屁!這天下是我大哥的!誰都搶不走!誰敢胡亂伸爪子,我就宰了他!!!”
徐州,琅琊郡臨沂。在輕鬆攻破了一座兵無戰心的縣城後,幾乎整個琅琊,都落入了漢軍掌控之中。然而張翼德卻並不開心。
只因為在琅琊郡,他聽當地的讀書人討論天下大事的時候,聽到了這樣的說法。
說現如今已經天下大亂,如同當年東周列國的時候一樣了。這種時候大家應該選擇明主去投奔,而後建功立業。
聽這種說法,張飛就很生氣。
天底下還有比自家大哥更優秀的明主嗎?什麼天下大亂?袁紹和他手底下的狗崽子們一矛倆,也就是幾息的功夫。
倘若不是軍師中郎將荀彧拉著他拼了命的勸,他說不得已經衝過去,醋缽大的拳頭掄圓了使勁錘了。
當然這並不是他給荀彧面子,而是他家大哥給荀彧面子。
既然他大哥都給了荀彧面子。那做小弟的他,自然也只能給荀彧面子。
正好那個叫諸葛瑾的,貌似也在劉備的徵辟名單上,於是他就愉快的將諸葛瑾全家綁了,包括他那幾個弟弟一起,往大車上一裝。再之後向著北面青州一送,簡直就是美滋滋。
……
從九月份進軍到現在,不過十幾天的時間,張飛所部幾乎如入無人之境一般,輕鬆將整個琅琊郡打穿。將這個徐州北方門戶所在控制在了手中。
他們動手的速度實在是太快,甚至比作為內應的糜氏速度還快。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尷尬的狀況。
那就是糜氏不知道是否還要發動叛亂了。
或者要等到張飛的軍隊南下,他們再發動叛亂配合?
因為隨著戰況不利。同時也是隨著張飛被任命為徐州牧,加平東將軍銜。別的地方暫且不說,至少徐州的戰況已經明朗了。
原本安然坐鎮下邳。期望漢軍一座城,一座城的啃過去,最終師老兵疲再被一股消滅的陶謙,終於坐不住了。
他一邊開始整頓部隊,預備北上東海郡,與張飛對峙,一邊飛速的向作為盟主的袁紹求援,期望能夠獲得一些援軍——是的,袁本初打出了清君側的旗幟,列舉了劉玄德多項罪名,比如禍亂朝綱,穢亂後宮,殺少帝,殺大臣,殺百姓,殺世家,殺這個那個……一條條一樁樁,如果一般人不知道的看了這個,說不得會將劉備當成什麼十惡不赦的惡魔。
也在舉起了這樣的旗幟之後,一個旨在討伐劉玄德的聯盟組成了。包括袁紹、陶謙、劉繇、劉岱、孫堅、公孫瓚、周昕、周昂、張邈、橋瑁、袁遺、鮑信、馬騰在內的十三路諸侯。
所以理論上,這場戰爭也可以被稱為十三路諸侯討劉備……原本袁紹還期望能夠動員更多的人,最好能組成個十八路聯軍。這樣一來聽起來更有氣勢一點。但是很遺憾的沒有成功。因為現在的劉玄德比起另一條世界線上的董卓強勢太多,太多太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勉強召集十三路諸侯,已經是他的極限。而且這十三路諸侯中還有不小水分。如同馬騰這樣,主力部隊都在西域,只是麾下長子獨走。又或者周氏兄弟那樣,實際上就是他的附庸。根本不算一路獨立諸侯……
這樣仔細計算一下,恐怕他聚集的諸侯都不會超過兩位數。
當然了,對於這一點袁紹自己沒有一點兒感覺。並不清楚曾經的世界線上,他能聚集十八路諸侯,威震天下。現在的志得意滿的袁本初的感覺就是,十三路諸侯挺好的。人少一點方便管理。而且還少人與他爭權奪利。這樣很好。
……
回到徐州攻略上來。
隨著張飛的勢如破竹的推進,陶謙預備組建大軍前往反攻。只是他麾下兵馬雖多,能用的人才卻少。算來算去,麾下強將乃是泰山臧霸……只可惜信不過,可信得過的曹豹著實不中用。這種情況下,陶謙不得不親自帥軍出征。
這就給了坐鎮後方的糜氏兄弟,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等到陶謙走了之後,我們就在後方舉義!陶謙麾下必定大驚,他本不是張安東(張飛)對手,如此軍心大亂,必定一戰而敗!徐州可一鼓而定,你我皆是功臣!”
在下邳城郊的糜氏莊園塢堡之中,糜芳與糜竺兩兄弟商量著這件事情。原本一個年輕紈絝,一個儒雅深沉。但這一會兒卻都因為徐州戰事的發展而感到心潮澎湃。
是的是的,只要這一輪能贏,那麼今後一生受用無窮——他們與那些頭腦僵化的世家地主們可不一樣。糜氏雖然同樣廣蓄土地,收養僮僕。但他們真正的根基在商業以及手工業上面。徐州的海鹽,瓷器,以及絲綢生意就是他們在做。尤其是搭上了三義行的大車之後,發展速度更是一日千里。
眼看著三義行的主人就要成為九五之尊,這投資減值堪比小一號的呂不韋。他們還在乎什麼土地,還在乎什麼家產?
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很不理解那些決定與劉備死磕到底的傢伙。
現在天下大亂,正是需要努力投資的時候啊。之前天下大亂的時候,將所有家產都拿出來一擲千金的下注的傢伙都不是沒有。只要成功,那就是翻倍,數十倍的大賺特賺。為什麼這群人就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