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備這麼說,荀彧有些愣住了。這個意思是。

“表面上,大軍主帥是翼德,但實際上,翼德要聽你的話——”劉備從牆上,取下了掛著的一根馬鞭。

“這個給你,他要是不聽,你就用這個打他!”

“主公啊!”

聽劉備這麼說,荀彧自然大受感動——試問有誰能有這等胸襟抱負,竟這麼簡單便將一路大軍主帥的位置,交給自己這樣的年輕人?

“快快請起,文若之能,備素知之。”劉備趕忙將他扶了起來:“今後,也請文若祝我一臂之力。”

“彧敢不從命。”荀彧再拜,鄭重其事的接受了這個任命——

就是這樣,民政方面有田豐、沮授、國淵諸人主持,豫州之事,關雲長已與太史慈、潘璋與滿寵諸人,率三萬大軍前去支援。徐州有張飛、荀彧、徐晃與于禁;北路有張郃、高覽、程昱諸人。自己帳下尚有七營近八萬大軍。以此大軍南下,會和關雲長、曹操與孫文臺諸軍。似袁本初那樣的烏合之眾,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可以一戰而定!

一戰定下後,兗、豫、徐三州之地在握、荊、揚也可一舉蕩平。到時再戰益、交之地,將大漢十三州收入囊中。想來最慢也不會超過五年!

“五年時間,便要一統天下了!”想到這裡,即使沉穩如劉備這樣的人,也不由得有些心潮澎湃,現在是西元一九零年,五年之後,便是西元一九五年。原本這個時候,正是天下混亂,軍閥混戰的時候。

袁紹與公孫瓚在河北爭鋒,曹操與呂布在中原交兵。南方的孫策進攻劉繇……整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而這樣的混亂甚至還要再持續數百年。一直到唐朝建立才算有一個結果!

然而,現在,這一切都可以結束了!一切都不會再發生了,數百年!數百年的混亂與動盪,瘋狂,屠殺以及罪惡,全都不用發生了!歷史將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

主公為什麼,忽然這麼興奮?

眼看著劉玄德興奮地難以自已的表情,荀彧多少有些奇怪。無論如何,他都想不到未來會變成那個樣子……就算是另外一個大爭之世,春秋戰國的時候,天下諸侯的主旋律還是對外開拓,對外族蠻夷的戰鬥,絕大多數都是勝利的啊。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變成那樣了呢?

就算荀文若再聰明,再有才華,恐怕也想不到那種未來。

不過當然了,既然劉備高興,他作為臣僚也應該高興才對。

很快就能平定天下了,而且在未來,劉備或許可以成為天子?雖然目前上面還有一個小皇帝呢,但是那又如何呢?當年漢光武頭頂上不也有一個更始帝的麼?

他現在甚至已經開始思考,為自己的主公鋪路的事情了——當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總會瞻前顧後。因為這樣是不道德的,無義的,甚至說不忠誠的。但是對於朝廷,對於天下的忠誠與對於自家主公,以及天下萬民的忠誠……這一切究竟孰輕孰重,究竟什麼才是真正正確的。自己究竟應該怎麼去做……

這一切都讓這個年輕人覺得迷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當然與此同時,荀文若也有別的想法——那就是,這些他不太擅長的事情,他知道,有其他擅長的人在做。

就好像說那個面色陰沉的程昱,還有如今的河南尹。劉玄德那個寡言少語的繡衣衛指揮使陳叔至……這些更沒有顧忌,更期望劉備更上一層樓的人,很可能已經佈置了一張針對小皇帝的羅網。

他對此略感欣慰,又略感不安。

欣慰的自然是有人做這個,他就不用傷腦筋了。不安則是因為前面的一種欣慰的感情,實在是有些虛偽,乃至說偽善……

這讓他在很多夜晚輾轉難眠。

“但是,無論如何,事情總要有一個結果。瞻前顧後,顧此失彼,進退維谷……哼……”

一想到自己可能會與這些自己一向鄙視的詞語沾邊,荀彧就忍不住露出了苦惱的笑。

然後。

也就是在劉備與荀彧兩人,君臣之間氣氛不錯的時候,一道緊急軍報傳了過來——那是從南方豫州,關羽處傳過來的——

“袁本初,表孫文臺為豫州刺史,後將軍?!”

“孫堅,潁川,加入叛軍的行列了。”

在另一邊,眼看著劉備面沉如水的將這封信遞過去,荀文若大略掃了一眼,也抓住了重點。

“主公……”眼看著劉備的心情不太好,荀彧想要開口勸說一下。不過在那之前,劉備便擺了擺手,搖搖頭說道:

“沒什麼,我早有預感,文臺並非甘居人下之輩。加入袁紹一方,也是應有之義,只是有些感慨而已……當年並肩作戰的盟友,現如今卻反目成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