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除了在劉備的參謀部擔任軍師祭酒職務之外,還兼職了冀州禁軍第一營的戰鬥工兵部軍候。目前也處在升官發財的快車道上: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以我們目前的目標……民生方面,所需要的花費,以及牽扯的精力,要比對陣黃巾賊更多。而且多的多。”

“袁氏小兒,真害民賊也。”另一邊,身為冀州刺史的關雲長表情陰鬱。說出了這樣的,讓在座的大家都覺得很認同,卻又有些無可奈何的話。

“很正常的。”劉備點點頭:“如果他不這麼做,他就不是袁本初了——雖然說決斷能力不太好。但袁本初的謀劃能力,卻是第一流的。看他前半生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了。”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一旁,參與會議的公孫續有些擔憂的說:“暫時放棄援助青州的行動,轉入戰爭狀態麼?”

“不行!”劉備毫不猶豫的否定了這個提議。

“青州百萬黃巾,亦是百萬民眾。倘若主公不展現出治民之才,怎麼能讓天下歸心?”一旁的郭奉孝語氣悠然,這樣說道:“而且,如果不這麼做的話,袁本初又怎麼會發動進攻呢?他不主動進攻,我們怎麼剿滅他們呢?”

“這……”

聽郭嘉這麼說,公孫續緊皺眉頭,不知道應該怎麼說才好。因為他還是有些擔心。倘若在劉備的精力被青州的經濟振興計劃牽扯到,而且,為了安置百萬黃巾降兵,也需要大量物資。

在這種情況下,就像是最開始的時候滿寵所說的一樣,這是劉備最虛弱的時候。

這個時候,遭受了袁紹的攻擊的話,那麼劉備真的能夠獲得勝利麼?

“放心好了。”最後發言的,便是荀文若,如今劉備最信任的謀主:“元皓與沮授二公,並國子尼諸人,不日便會來到青州。有二公與子尼諸人,還有主公幕府農部諸君,青州之事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我屬意子尼,將青州農事全交於子尼。”劉備認真地說道:“元皓性情堅忍,當為青州民政之長。我屬意元皓為青州刺史。沮公與智謀出眾。青州造船、漁業、鹽業諸事,交與斯人我無憂也。”

“哈哈哈。”聽劉備這樣說,戲志才撫掌大笑道:“主公帳下智謀之士何其多哉!恭喜主公得人矣,有諸俊傑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是的,就像是戲志才說的那樣,劉備三兩下,就將青州諸事分了出去。這樣一來,他仍舊可以忙碌軍務以及為接下來的戰爭做準備。自以為得計的袁本初,一定會栽個大跟頭的。

“……”

聽戲志才這麼說,一旁的郭奉孝張了張嘴想要說話:“志才,你變了。”這之前的戲志才,可不會這麼拍馬屁的。真是墮落了啊,一點名士風範都沒有……當然話說會來了。“有諸多俊傑輔佐。他說的俊傑之士,說的就是自己這樣的人吧?”

心裡面這麼想,國家的表情變得有些飄飄然。

當然,這樣子的郭奉孝,直接被劉備無視掉了。

“事情便這麼定下來了!”劉備最後撫掌言道:“諸君,軍政,民政二事已畢。再接下來,便是外交諸事了。”

聽劉備這麼說,一眾人等又平靜下來,面色緊張嚴肅。

所謂的“外交”諸事,雖然說是“外交”但實際針對的乃是四位劉姓州牧,徐州陶謙以及諸郡守國相之人。

面對這樣的狀況。諸人的表情嚴肅,可以看出,劉玄德面臨的“外交局勢”不容樂觀。

只因為他現如今身為驃騎將軍,統領五州之事,在朝廷內,是他的老師盧植支撐。他的嶽祖父董卓身為太尉。這樣的權勢滔天,自然會引來大量的不懷好意的目光注視。

所有期望能再進一步的人,自然都將劉備當成了目標。

而除此之外便是,隨著時間推移,各地商賈往來,劉玄德在冀州,以及在青州預備執行的政策,最終還是被人知曉了。

儘管這些“知曉”只是管中窺豹,看不全面。但這一點“管中窺豹”已經足夠讓各地世家大族覺得惶恐了。

就好像原本的歷史上,推行了九品中正制的陳群,便是因為這個原因拒絕了劉玄德的徵辟。

各地世家貴族,基本對劉備採取了敵對態度,也讓劉備的外交局勢,變得不太明朗。

甚至還有一種可能。倘若在與袁氏爭鋒中,不能迅速取勝,甚至僅僅只是僵持狀態,恐怕就會有相當多的投機者,以最快速度投入袁紹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