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國之干城(第一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四月。
自西向東,近十萬涼州叛軍向長安方向猛撲過去。同一時間,來自漢帝國各地的精銳部隊同樣在不斷向長安集結。
大戰一觸即發。
……
來自涼州的叛軍,如今具體有多少人,他們的統帥具體是誰,兵力配置,後勤狀況……類似的這些資料,劉玄德暫且還不知道。這讓他對於戰爭的前途有些不看好,同時對漢軍的諜報工作略有微詞。
畢竟孫子兵法這種基礎戰略學上說過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幸運的是,雖然做不到知己知彼,至少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這一點,劉玄德勉強能做到:
帝國的大軍分成兩個部分,中央軍,以及地方軍。
剛剛鎮壓過黃巾軍的叛亂,略顯疲憊的北軍五營禁軍。以及拆分、復員之後,數量變得更加稀少的三河騎士。來自三秦大地,吃苦耐勞的優秀動員兵,以及富裕地主組成的騎士部隊。
這兩支部隊組成了帝國平叛大軍的主體,由當世名將皇甫嵩所率領。數量接近五萬。是帝國中央的,核心的,嫡系的部隊。
……
除了這支部隊外,帝國中央還徵召了三支地方部隊參與此次戰爭。
其中之一,便是包括五百白馬義從的冀州軍。冀州強弩天下聞名。同時目前處於冀州地區,協助盧植的劉玄德也稱得上名將,這個徵召相當合適。
另外一支是來自帝國南方,丹陽地區的精銳山地步兵。兵力在三千左右。
與帝國其他地區的兵士相比,丹陽兵算是後起之秀,然而這並不妨礙丹陽兵士驍勇善戰天下聞名。
早在漢武帝時期,李陵曾率領由丹陽兵組成的精銳步、弩部隊與數十倍於己方的匈奴軍惡戰連連。展現出的戰鬥力之高,令人啞然。
同時,率領這支丹陽精銳的將軍,也是帝國有數的名將——孫堅孫文臺。
與劉備類似,他同樣是在之前的黃巾之亂中嶄露頭角,被朱儁徵辟後,率領徵募私兵以猛將的姿態活躍在剿滅黃巾之亂的戰場上。
……
最後一支,是來自涼州本地的精銳騎兵。
——並不是所有涼州人都期望成為叛軍。至少生活在涼州地區的絕大多數漢人百姓不希望。
但是絕大多數的涼州百姓沒有力量。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勇氣。甚至連逃跑的勇氣都沒有。真正有勇氣,並且反感叛軍統治,同時好運氣能逃跑的人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
——這些極少數中的極少數理所當然,都是精英,是壯士,是可以拉出來打仗的優秀士兵。而最終這些逃出來的,對叛軍苦大仇深,作戰意志與體質都非常優秀計程車兵——幾乎全部,都歸屬了一個人。
那就是漢帝國新鮮出爐的破虜將軍董卓,董仲穎——這讓他的兵力與實力不斷提升,不斷增加。
……
在最初,他援助盧植的時候,麾下雍涼精騎五千。這五千餘騎在歷次戰役中損失不多,以至於返回涼州駐地時仍保持著建制完成。
在這個基礎上,董卓匯合原本處於涼州的舊部,再加上逃難,來投靠他的涼州壯士。兵力迅速攀升到了一萬。
一萬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