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非常驚訝,他想過很多,就是沒想過盧植會對他說出這樣的話。

這之前,劉備一直以為盧植會像皇甫嵩,朱儁那樣,做一輩子的漢室忠臣。

不過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

劉備並不明白,盧植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是昨天離開的那個叫閻忠的涼州名士?

或者盧子幹自己本身就有這種傾向?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更加確認的可能性。

那就是,盧植這樣是受自己影響,所以才會產生這種想法的。

“我知道了,老師。”劉備深呼吸了一下,然後鄭重其事的對盧植說道:“謹受教。”

行了一禮,劉備與盧植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

在說完這些事之後,再接下來就該聊聊正事了。

曾經的產糧大州,現在因為戰亂變得滿目瘡痍,流民遍地。這種情況下,冀州要如何走出困境,大量的流民應該如何救濟。應該如何恢復,發展。都是擺在劉備與盧植面前的重大問題。

“老師是列侯,又是天下名士,現在幕府空虛,可以多招募一些有用的人才來幫忙。”劉備這樣對盧植說。

“嗯。”盧植點點頭:“盧氏族人裡,還有兩個幹練的人才,我至交好友也有幾個願意來幫忙的。不過單靠這幾個人遠遠不夠。玄德,你手下的學生……”

“我手下的學生,大概能抽調二十人。”劉備說:“州兵也要擴充,學生這裡實在抽不出太多人手,老師見諒。”

“哦……”盧植點點頭,稍微有點失望。

不過他也理解,畢竟劉備手下的人就只有這麼多。

“看來,實在不行,就只有徵辟了。”盧植這樣感嘆道。

說起來,他的人脈實際上非常廣。

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的他,與大儒鄭玄,管寧,華歆師出同門。同時又曾經與馬日磾、蔡邕一起合作,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

大儒鄭玄門生無數,而管寧,華歆,馬日磾,蔡邕等人,也是天下名士。

這一群人幾乎可以代表漢末儒家的最高學問者了。

然而與劉備接觸的時間長後,更加註重實務的盧植,卻隱約產生了這樣的感覺:這些人大部分的學問或許不錯。不過如果說實際的動手能力的話……

他不覺得這些人有足夠能力出任州郡。

這些住在象牙塔裡的人才,恐怕連治理一個縣的能力都沒有。

用劉備的話說,就是不接地氣。

尤其是在見識過劉備的那些學生之後。

這些人與儒生完全不同。他們更加積極,更加開明,更加務實並且更有能力。

如果以現如今選拔人才的角度講,這些學問不明,也做不出什麼好文章的人,無疑只能做個小吏。根本不是儒家士子的對手。

但以實際能力論,這些學生前途無量。

有珠玉在前,盧植再看別的儒生,就總覺得不對頭了。

徵辟啊。

他當然明白,以他一聲令下,有的是士子爭著搶著要來為他效勞。但這些人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鄭師精通數術。門下應該也有擅長數學的人才,可以請他介紹一些過來。”劉備想了想,然後這樣說:“老師可以為其他好友去信。只要務實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