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樹木,將原木粗加工後用麻繩捆好。固定成兩排。再掘開地面,將泥土倒入木壘中間夯實。這樣就能快速建成一道足夠堅固,上面可以通行士兵的營壘了。

環繞營壘的,掘開的土地,會變成壕溝。不夠長度的木材兩段削尖,插在營壘下形成拒馬。餘下的木材構成射樓。

營壘內外設有吊橋,溝通壕溝。同時內部掘出了兩口井水,儲備糧倉。以防備敵軍長期圍困。

就這樣。劉備的三千軍隊到達范陽後總共忙了十幾天。等到黃巾軍來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

一座按照上述步驟構築的,周長超過兩裡,佔地面積接近三千平方米的堅固木製堡壘。

營牆上,手持強弩,大盾與長矛的劉備麾下兵士居高臨下,用冷漠的目光看著下面越聚越多的太平道亂兵。

偶爾有黃巾騎兵自恃騎術精湛。一邊挑釁似的大叫一邊策馬向前。手揚著角弓對著營壘上的義從做出射擊的姿勢。

即使這樣,劉備麾下義從也沒有任何回應。只是繼續用冷漠的目光看著他們。

數個月的嚴格訓練磨去了他們身上的稜角,將他們打造成了合格的,服從紀律的職業士兵。如同一臺機器上的零件與齒輪。

這樣不做回應,讓太平道徒產生了錯覺。

第一是莫名的覺得身上發涼。儘管時間已是六月,但看著那些面無表情計程車兵。他們還是莫名的覺得發涼。

第二就是覺得惱怒。

惱怒他們的不理不睬。

按他們的想法,面對擁有二十萬大軍的太平道,這些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該嚇得尿褲子才對。該毫不猶豫的丟下武器,轉身逃跑。就好像他們攻擊過的一些豪強塢堡,亭,鄉,乃至城鎮,縣城一樣。

然而他們竟敢不理睬。

那些遊俠兒出身的黃巾軍更加憤怒。其中一些人隨即決定做出一個更冒險的舉動。

他們決定繼續向前,衝到劉備義從的強弩射程內開弓射上一輪箭矢。

促使他們做出這個不理智行動的。除了遊俠兒固有的好面子天性外,更因為這樣真的有利可圖。

與有著明確上下階級與秩序的漢軍不同。決定黃巾軍的上下尊卑的,不完全是身份。

那些最頂級的大渠帥,多半是太平道三十六方之主。

他們手下更多的小渠帥則不同。

渴望推翻漢室政權的太平道,對武力有著無與倫比的渴望。

所以黃巾軍內有非常現實,殘酷並有效的選拔機制。

力強者勝。

那些勇武的遊俠,力士,武士。能在這支混亂的軍隊中迅速出人頭地。只要是他們能在戰陣上有所表現。

——那些大渠帥,甚至包括張角在內的太平道高層,總會對沖殺在前,表現上佳的戰士慷慨賞賜。

頭銜,金銀,許諾封官……除了太平道的精銳部隊,他們什麼都肯給。

這種鼓勵刺激著黃巾軍中下層武士,發狂一樣的向前,戰鬥。指望一步登天。同時也增加了黃巾軍內部的衝突。

那些先一步展現勇武,立功受賞的武士們背後都有更多雙眼睛盯著。

但凡他露出一點膽怯與猶豫,那些妒忌他的人就會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指責他,希望把他拉下去,換上自己。

也因為這個原因,黃巾軍中下層的頭目通常狂熱而盲目。就好像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早期的革命黨人。

這種狂熱對戰爭有利,當然同樣有害。

就好像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