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混亂的開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
鄒靖自然說不出這話。於是他用眼神示意兩側,要劉玄德與另一旁的盧鏜說話。
劉備暫且不說,年過三十,看起來頗為魁梧的盧鏜盧子鳴卻非常的為難。
從心裡說,他也贊同鄒靖的話。只是……他的家鄉范陽縣就在涿郡南面。倘若賊眾進入涿郡,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的家。所以他心裡面恨不得馬上帶著大軍南下,駐守范陽。
這兩種矛盾的心情在盧鏜心中不斷爭鋒,讓他一時間什麼都說不出來。
於是劉備開口:“明府所言的確有道理。我輩武人不能保境安民,留此軀何用?”
聽他這麼說,劉焉非常興奮,而鄒靖卻更慌張,正想要開口反駁,劉備已經自顧自的說下去了:
“當然鄒都尉說的也有道理。我軍兵力不足,倘若與賊征戰,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還是守城為上——
但是,鄒都尉熟知兵法,必然知道這個道理:
久守必失。自古守城先守野。倘若不能野戰襲擾敵軍,那麼城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
“這……的確是這個道理。”鄒靖楞了一下,而後點點頭。
“所以,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劉備說:
“我軍兵少,騎兵卻多。所以應以步卒依堅城而守,騎兵在外伺機襲擊。等待敵軍疲憊之後再兩下合力,將敵軍擊垮。”劉備平靜的說道。
“——好,此策甚妙!”聽到這裡,劉焉已經忍不住叫了出來。
他就像之前從沒有因為忌憚,分薄軍權而讓事情變糟一樣,再次非常親密的拉住了劉玄德的手:“賢侄,全靠你了。這一戰一定要贏啊!”
“備敢不盡力。”
劉玄德對他施了一禮。成為了這支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的臨時指揮官。
他的任務是儘可能的在遠離涿縣。或者說遠離劉明府的前提下擊敗,至少擊退太平道的二十萬大軍——實際數量應該是十萬,但並不妨礙渠帥程遠志如此宣傳。這提升了劉備之前情報的可靠性。讓劉焉更加恐懼。也更不想管事了。
如果勝利的話,作為郡守的他功勞當然是最大的。如果失敗的話,那是劉備那些人自己的錯。不關他的事。
劉焉的心態雖然很糟。但他甩手掌櫃的做法,還是給了劉備足夠的自主權。
郡守撒手不管,郡都尉鄒靖又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能遠不如劉玄德。也因此,劉備可以盡情施展才華,主持這場戰役。
以盧鏜為帥,領郡內豪強門客,莊戶組成的五千鄉勇,與鄒靖為帥,領三千郡兵主力守范陽。目的即是為了滿足盧氏守護桑梓的需求,更為了藉助他們的心願,儘可能激發他們的戰意。
郡府內,劉焉高座,閉目養神。好像神遊天外了一樣,任憑劉備籌劃。
聽到他將戰場定在范陽。他似乎鬆了口氣,但馬上又裝作神遊物外的樣子。
同時,盧鏜聽劉備這樣下令,滿臉漲紅好像非常激動。看向劉備的眼神充滿感激。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忍不住發問:“我等兩部主力守城,誰來守野?”
“自然我部義勇守野。”劉備毫不猶豫的說道。
“這……”聽劉玄德這樣說,鄒靖猶豫一下而後說道:“玄德所部雖然精銳,但人數畢竟太少。我八千餘兵馬守城,卻要玄德三千兵馬城外紮營,這有點……”
“是啊,不如我兩部各分一支兵馬,助玄德一臂之力?”盧子鳴也在一旁勸道。
“兩位好意心領。”劉玄德笑道:“我所設的營壘,未必不如城池堅固。更何況蛾賊所求是錢財與糧草。所以攻城力度必定更大。兩位兵多。守城更合適。”
“這……”
盧鏜與鄒靖兩人還想再勸,上首劉焉卻開口道:“玄德此言甚合我意!”
三人轉頭看去,就看到劉君朗滿臉堆笑,對劉備說道:“玄德不愧天下英雄。我看這樣佈置就好。若不是兵少,怎顯得出玄德氣概,又怎算得上蓋世奇功呢?盧壯士與鄒都尉都不要爭了。就按玄德說的佈置!”
“玄德領命。”
劉焉話音落下,劉備便站起身,行了一禮。
聽他這麼說,盧鏜與鄒靖還有些遲疑,卻也只好一起行禮。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