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智者樂水(第1/3頁)
章節報錯
常言仁者樂山而智者樂水。
西南有城名受降。
山上立高城,城外有河名弱水。
山水形勝處,便是風水先生所謂的龍興之地。
受降城最初自然不叫受降城,而是叫做武城。
一城獨斷東南,而天下布武。
最初的寓意倒是威風的很。
武城是當年西南的第一名城,更是當年西南孫氏朝廷的都城所在。
一國都城,自然是最繁華之地。
當年孫氏雖未統一東南與西南,可這武城倒也是出名的很。
當年最輝煌之時,一條條政令從武城之中發往西南各地,每日裡往來傳送驛報的馬匹絡繹不絕。
那時朝政還未崩壞,西南人都以能夠生活在武城之中為榮。
不少人孜孜以求,就是想要搬入武城之中。
只是隨著朝中小人當道,賢人日退,小人日進,忠臣良將死於荒野。
山野之間,鬥米教起。
秦人未來,而內部已經鬥成一團。
西南情勢急轉而下,早已經在東南窺伺良久的秦人更是藉機南來,三戰而已,就打的偌大的西南朝廷失去了再戰之力。
不過數月而已,秦軍長驅直入,一路高歌凱旋,直殺到武城之下,彼時西南軍隊望風而降,秦人受到的最大阻力竟然是原本一直想著著造反的鬥米教。
秦人南來,國家危如累卵。
秦軍逼近武城之下時,孫氏朝廷已然收拾好了金銀細軟,準備逃亡西北的大山之中。
當時鬥米教的教主親自帶人在武城之外三十里處的弱水阻攔遠道而來的秦人。
當時一場大戰廝殺的慘烈,據說殺到最後,弱水為之不流。
鬥米教自然輸了,不過秦人素來重英雄,並未像平常在戰場上一樣,取了鬥米教教主的頭顱去算軍功,而是將他埋在了弱水之畔。
至於準備出逃的孫氏朝廷,尚未出城,就被秦人阻攔在了武城之外。
當時統軍的秦人將領也是個狠人,直接將孫氏朝廷屠戮一空,將這些皇室之人的人頭都充作了軍功,只有出門在外,不在武城之中的孫陳躲過了一劫。
據說後來這個統軍將領還拎著孫氏皇帝的人頭,笑稱即便有千百個這樣的人頭,也比不過一個鬥米教教主的人頭。
所以這麼多年來,亡國太子孫陳自然是恨秦人的,只是他更恨當年那個統率秦軍的將領。
至於武城,過了這麼多年,大概只有些上了歲年的老人記得當年武城的風光了。
當年秦人佔領此城,既是標誌著西南孫氏朝廷的滅亡,也是標誌著西南之地的淪落,後來秦帝以為西南之人的表現,當不起這個武字,更是把武城改名受降城,寓意於此地統一西南。
如今西南之人,皆以生在受降城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