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青史之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龍陽縣誌載,秦元狩三十一年夏,蝗災起,自南來,沿途多殺傷。
是年大飢,百姓絕糧,父易子,人相食。
父易子,人相食。
短短六字而已,那些靜坐書齋的讀書人見到這般文字,多半隻是付之一笑,有考究之人只怕還會尋章摘句,言說某某記載之上不曾見過龍陽縣有這般多的人口,史書所記,多半有謬誤。
就像許多年前那場幾乎覆國的與外族之戰。
彼時朝廷昏聵,內憂外患,縱然百姓有風骨,卻也架不住異族鐵騎。
城外鏖戰三十日,大敗。
異族攻入城中,屠之。
百姓橫死者,三十萬。
尚有我輩讀書之人,尋章摘句,言說城中死者不曾有這許多。
文過飾非,詐言邀名,如此人物,也是讀過書的人。
前人錄取後人翻,一般文字,百般心思。
史書上的聊聊幾筆,勾勒出了一個人的一生,如今也勾勒出了一副蝗災之下的眾生相。
有人期待多日,有人恐懼不休的蝗災,終究是來了。 無錯更新@
那一日蝗蟲滿天,遮天蔽日。
縱然是許多年後,當年曾經親眼見過這一幕的許多老人,依舊會心思起伏。
轉眼之間見天黑,無論對何人來說,想來都是畢生難忘的場景。
……………………
許鎮一處農宅裡,一個粗布麻衣的老人躲在家中的門後,透過門縫看向正在院子裡肆虐的蝗蟲。
天幕曠遠,黑壓壓的都是蝗蟲,一眼望去,不見盡頭。
老人焦急的在屋中轉著圈,他狠狠地抽了下自己的面頰。
前些日子,早就有山陽鎮范家的人來給他傳遞過訊息,說是有蝗災要來,最好是把莊稼早日收割了才好。
那時他鬼迷了心竅,覺得范家不過是杞人憂天,連蝗災都還沒見到半點,就想要先收了糧食?提前收割糧食,損失的可不是一點半點而已。
他回頭看了眼正在榻上熟睡的小孫子,許是夢中夢到了什麼好事,孩子嘴角留著不少口水,粘粘在榻子上。
當時他存了僥倖的心思,覺得如果沒有蝗災,那今年糧食勢必會漲價,到時候自己手中有糧,那豈不是可以狠狠地賺上一筆。
他們這種地裡剖食的農戶,賺不到什麼大錢,這般難得的機會自然牢牢抓住。萬一成了,日後小孫子娶媳婦的銀子就有著落了。
只是看著如今外面的蝗蟲,老人恨不得打死過去的自己,就因為當初的一時貪心,落到了今日這般下場。
他本就是要靠著田裡的糧食為生,這一次之後,只怕半點糧食都剩不下了。
他自己倒是不礙事,畢竟已經活了大半輩子。街上混過,地裡滾過,即便是死了,也沒什麼遺憾,只是可惜了自己這個小孫子。
老人轉過身,開始收拾起家中那些還算值些錢的物件。沒法子了,如今只有前去與他們相距不遠的山陽鎮才能有些活路。
山陽是龍陽的糧食大鎮,想來應該是早早收割了,他就算是求,也要讓自己小孫子留下一條命來,至於他自己。
自作自受,死有餘辜。
…………………………
薊縣,一處小巷子裡,一個男人正默然無聲的打理著家中的行囊,一個小姑娘被她孃親抱在懷裡,瞪著澄澈的大眼看著突然變了臉色的自家阿爹。
她家也是靠著地裡產的糧食為生,靠天吃飯的人家,一年收成全指望在田地裡,要是收成好些,一年之中接下來的日子也能過的好些,要是收成不好,一家人就只能勒緊了腰帶過日子。
早上還聽阿爹說今年田裡的莊稼長的好,過些日子等糧食賣了銀子,要帶著她和孃親去縣裡買幾件新衣服,只是到了中午,外面來了許多她不曾見過的。(下一頁更精彩!
,嗡嗡亂飛的的鳥雀,阿爹就變了臉色。
自家孃親如今也是臉色蒼白,她知道自家孃親雖然沒有讀過書,可平日裡對待鄉里鄉親最是和善,還從來不曾在她面前變過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