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顧不見 不為禮也(第1/2頁)
章節報錯
龍陽縣,山陽鎮,本就是東南遠近聞名的產糧之地。
歷來號稱以一地之糧,足以支撐東南半壁之需,雖然稍稍誇張了些,可也足見山陽鎮產糧確實極多。
東南之人,提起龍陽,提起山陽,旁的或許不知,可山陽糧的大名,多多少少也聽過一些。
這些年山陽糧商周遊在外,著實是為山陽掙得了好大的名頭。
外界之人,對這些遊走在四地的山陽商人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山陽糧幫。
山陽糧商常年行走在東南各地,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些山陽糧商的事蹟在流傳。
扶危濟困,仗義疏財,似乎就是山陽糧商留給絕大部分人的印象。
而其中所有人都公認的一件事就是,山陽不缺糧。
只是這些日子,山陽鎮裡確是出了件許多人都不曾想到的大事。
將糧食視為一縣之中最大事的山陽,竟然開始了提前收割。
本份才收割的小麥,整整提前了一個月便開始收割。
雖說不是所有的農戶都是如此,可提前收割農戶終究是佔了大半。
如此一來,今年縣中糧食的收成定然要少上不少。且不說像往年一般到外面四處售賣,即便是鎮中今年自己的供給只怕都會有些不足。
而民以食為天,糧食不足,從來都是會出大事的。
百姓起事,除了橫徵暴斂的人禍,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突然而至的天災。
畢竟,如果不是真正的走投無路,那些半生紮根在泥土裡的尋常百姓,又有幾人願意放下鋤頭去拿起刀槍?
農田之中,除了平日裡尋常可見的農戶,更是多了不少黑衣教的教眾在農田裡幫忙。
黑衣教之人本就多是鄉間農戶出身,所以做起這些農活來倒是也像模像樣,使得收割莊稼的速度倒是加快了不少。
而商賈那邊,山陽鎮裡以范家為首的各大勢力四面出動,以高價也好,以人脈也好,各處收集糧食物資等常用之物,以備萬一之用。
似乎不過幾日之間,從農戶到商賈,山陽鎮中一下子全民皆兵,都在等待那場不知道到底會不會來的蝗災。
而吳非那邊也是毫無動靜,似乎一點都不曾收到風聲。
縣衙後院之中,吳非坐在一張雕著富貴牡丹花紋的楠木太師椅上,雙腳搭在桌子上,單手輕輕叩擊著椅背。
嘴裡哼唱著一首剛剛學來的鄉間小調。
所謂鄉間小調,多半是記載些男女之情和一地之間的風土人情。
可他哼唱的這隻曲子卻是不同,因為曲中之人,正是他這個堂堂的一縣之尊。
其實倒也不奇怪,世上風俗本就是如此。
以古喻今,以此代彼,本就是讀書人最喜歡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