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似乎從有史以來,東南之地便不為人所喜。

中原之地那些附庸風雅的讀書人,更是稱呼東南之地為蠻夷之邦。

地瘠民疲,如鼠而聚。

與當年大秦初建國時的稱呼,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東南與西北並稱,自然有其道理。

西北環境在一個苦字,而東南環境在一個險字。

瀚海風沙未必便會取人性命,可南風瘴戾,多有死聲。

所以在北人眼中,這東南之地其實就是一處人間牢籠。

秦也好,楚也好,總是喜歡將朝中一些犯錯了的官員流放此地,到時候能活著回去,是你的本事。至於死在此處,也不過是你自己時運不濟罷了,怨不得旁人。

所以那些被流放之人,離去之時都會與家人交代好後事,依依惜別。至於什麼家世地位,在這隨時都可能身死,朝不保夕的法外之地,真的就只是個笑話。

長江一河隔南北,西北是傳承千年,自詡詩書禮儀傳家的中原。東北,是錦緞如織,煙柳畫橋,競豪奢的江南。

獨獨在這東南,人為食而死,最為常見。

若行千里路,百二山大王。

東南之地,暴戾橫勇之人,更勝西北。

………

東南,永平鎮,飛鳥巷。

兩個少年人並肩而走。

一個少年極為高大,寬額短眉。雖還是少年樣貌,可眉目之間已經帶著一股東南之人獨有的狠戾之氣。

言語不合間,出手即殺人。

殺人之人與被殺之人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就像耶律青雄所說,這東南之地的道理,只在強者手上。

另一個少年有些瘦弱,唇紅齒白,面上竟然還帶著幾分書生氣,這在東南之地更為少見。

東南之地的私塾數量,甚至比不上山上的山寨的數量。

唯有溫飽,才可求禮儀。

高大少年看著天邊那有些灰濛濛的日光輕輕嘆了口氣,“小任,你說咱們啥時候才能成為周老大那樣,跺一跺腳,永平鎮都要抖三抖的人物?”

少年林任也是跟著嘆了口氣,“小峰混江湖有什麼好的?整日裡打打殺殺的。我最羨慕的是陳家的吳先生,每天有那麼多書能看。”

高大少年王峰笑了笑,面上有些不屑,“讀書,讀書能吃飽飯嗎?那個吳先生還不是要寄人籬下,整日裡受著陳家的臉色?”

“再說了,在咱們東南,讀再多書,也沒有握在手裡的刀子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