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流明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九日段孟一行四人,終於從深山老林中走了出來,出了密林前方十米處,便是官道。
夢千軍在前領路說道:“少爺,順著官道前往二十里路,便是我們此行方向上,青州境內最後一座城池、流明城。”
“夢統領,流明城可有什麼寓意?”
夢千軍陷入回憶中,思索片刻後說道:“當年此地只是一座小鎮,名為苦海鎮。”
隨著夢千軍的概述,段孟大概明白了流明城為何由一座小小的苦海鎮,變成今日一座容納不下二十萬人的大城。
如同苦海鎮的名字,在此地有一地主豪紳,在十二暴亂時,連年戰亂之苦,造成漠海大陸各處數之不盡的難民,食不果腹、衣不裹身。
地主豪紳如同苦海中的一位活菩薩,命令家丁以苦海鎮為中心,向外擴散訊息,自那一日起,苦海鎮收留所有無家可歸的難民。
地主豪紳散盡家族數百年基業,萬貫家財揮霍一空,救活了十數萬人,當越來越多的難民收到苦海鎮的訊息。前往苦海鎮的難民隊伍人數加起來足足有數百萬人。
其中包括老弱病殘、婦孺等,在哪個嚴寒的冬季,苦海鎮讓他們看到了生的希望,可是又有多少人有那個體力和耐力,活著堅持到目的地。
最後十數萬人抵達苦海鎮,在這位名叫楓百善的地主豪紳救助下,脫離苦海。
楓百善帶領大家圍繞苦海鎮,搭建屬於自己的家園,辛勤勞作、從根本上改善生活,讓自己不再依靠楓百善救濟,做到可以自力更生,解決溫飽問題。
諸國混戰之時,各國軍隊不想再看到,好不容易得到一片安寧的苦海鎮,再次遭受戰火洗禮,皆是繞道而行。
苦海鎮也成為十二暴亂時期,唯一一處如同世外桃源般太平祥和。
最後流明城在戰亂時期建城,難民想要以楓百善的百善二字,為新城命名,不知為何遭到了楓百善的拒絕。
堅持己見道:“流民命名,諸國軍隊才會一眼認出此地,不會看到你們今日生活變得更好,衣食無憂、而忘掉這裡曾經是苦海鎮,你們是由難民,一步步辛勤付出,改善了自己。”
莫要再讓戰火紛飛的年代,讓流民城遭受到戰火洗禮。
楓百善百年之前,再次為流民城更改名字,民改為同音字明天的明,寓意流明城百姓每一個明天,都將更加幸福快樂。
自此流明城醒目中的神,退出了流明城舞臺,再也無法為他們著想,為他們謀福。
二十里路對於段孟四人腳程來說,如同閒庭若步,四人中以段孟修為最低,初入氣動境,韓遺已經一腳臨門,即將踏入填海境。
再往前兩裡便可抵達流明城城門處,段孟四人風餐露宿九天,韓遺在路上第三天,便開始喋喋不休道:“這破深山老林裡休息不好,便也罷了!連個想要洗臉沐浴的地方都不好找,整天除了烤野味,就是一些野果子,等進了城裡,本公主一定要去酒館好好吃上一頓。”
段孟看著這一座由當年逃難而來的難民,合力建造的城,不由感嘆世態萬千,隨著時間推移,一座容納百萬人的城市,可能變得空無一人,一個數千人的小鎮,也能變成一座容納幾十萬人的巨大城池。
城門處突然傳來一道粗礦嗓門:“我不許你這麼說鎮山候府,老侯爺雖然離開人世,但是鎮山候府依然是以前的鎮山候府。”
“我要加入鎮山候府,成為一名驚神衛,怎麼就不行了?成為驚神衛是小子的畢生夢想,你在胡亂言語,別怪我不客氣?”
段孟看到人群中一個身高兩米左右的魁梧青年漢子,正在無人爭執,對面的莊家漢子看到青年惱怒,一時之間不敢再胡亂言語,生怕這個近幾日在流明城出了名的莽撞人,真的上前給他兩拳。
青年看到對方不再敢胡亂言語,直接轉身離去不再爭執,大步向著段孟來時方向走去。
當青年路過段孟身旁時,段孟對青年拱手詢問道:“不知兄臺,尊姓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