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父女對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車隊穿過桑浦特意在市區轉了一圈,讓高景飛領略了這座花園城市之美,確實以他的眼光來看,能夠住在這裡的人,人均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
感情方面不知道,起碼這種環境可以讓人生活的很舒心。
這裡有著完善的教育制度和優良的醫療資源,購物、美食以及配套各種服務設施都很齊全,唯一的缺點就是桑浦的房價很高,當然也沒有夏國四大一線那麼高,大概摺合夏國那邊也就是二線城市頂峰到一線末尾之間的價格,可惜購房准入制度限制了外來人口的融入。
吳芷萱解釋這是一種隱晦的控制人口比例的措施。
“不這樣也不行,周圍國家的貧民階層數量太多,如果沒有限制,恐怕桑浦就會像米國某些大城市一樣,淪為犯罪與混亂的罪惡都市,將不復現在的舒適與和平。”
高景飛也能想明白,聯想曾經在一些外國紀錄片裡看過的米國城市的那種現狀,也不怪富人們都躲到了郊區甚至搬離到其它城市去,實在是無所事事、不事生產的那些人才是一起混亂的根源,是滋生犯罪的土壤,但又不能把那些人全都拉去槍斃或者蹲監獄,所以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於是才有了跟夏國這邊幾乎相反的情況出現。
吳氏在三里坤的祖宅莊園就在桑浦正北方的郊外,這裡地勢較高,北有山峰依靠,南有碧水環繞,在風水師傅眼中絕對屬於那種極好的寶地。
而從現代科學角度來講,這裡其實也很適合居住。
北面的山峰不高,跟莊園還有一段距離,這可以保證莊園不會受到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影響,而且靠近山的地區氣溫也會更涼爽一些,畢竟勃泥洲整座島被赤道貫穿,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有著全世介面積第二大的熱帶雨林。
不過雨林地貌大多集中在南部和中部等無人地區,勃泥王國地處島的北部,所以居住環境還是比較優良,其他小政權不算,勃泥王國也是島上三大國家之中地理位置最好的那個。
南邊的河流可以直通桑浦與帛港之間的航運主道桑浦河,交通十分便捷,又不缺少水源,無疑是適合種田與經商的極好地區。
吳家在這裡的有著大片的種植園,主要種植胡椒與橡膠樹等熱帶經濟作物,這些種植園一年的收入現在雖然已經不是吳氏財閥的主要支柱,但對普通人來說依舊是個天文數字。
經過一塊塊農田和種植園,車隊終於來到了吳氏莊園的大門前,抬眼望去,就見整個莊園呈三個梯度建立,最高的是一片宮殿式的建築,據吳芷萱說那邊是吳家的宗祠,上面還有一個舉行祭祀活動的大廣場。
在他們左側的方向緊挨著的是一連片的精緻房舍,這是當初吳家劃給附屬和旁系族人、親屬等人居住的地區,現在已經發展為一個小鎮一樣的居民區,而宗祠右側則是一座五進的巨大宅院,呈南北寬大概四百米,東西長至少有五百米的長方形,光是這座府邸,就不比紫禁城小多少。
這裡加上後面的宗祠區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吳氏莊園,而廣義上旁邊的居住區也被認為是吳氏莊園的一部分。
遠遠看去,吳氏莊園宛如一座古代小城,外面還有一圈兩丈高的城牆,而這裡當年也確實是按照大明衛城的規格修建的,是早期吳氏族人和其附庸為了防範當地土人和外來殖民者的威脅而修建的。
後來城內人口越來越多,而這邊的環境又逐漸平靜安全,所以在百十年間,就逐漸將一部分旁系和外戚遷到一旁劃給他們土地居住,便形成了如今的吳氏莊園的格局。
高景飛覺得這裡名為莊園,但實際上稱其為吳氏城堡或者吳氏衛所更為合適。
雖然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莊園這邊很多關卡和防禦設施都被拆除,但原本衛所完整的城牆依舊被保留下來,畢竟是三百多年的歷史建築了,說是文物也不為過。
據吳芷萱介紹,甚至有專門研究明代軍事建築的夏國學者特意來這邊參觀考察,因為相比國內被金國佔領時期改變的很多的明時古建築,這裡的吳氏莊園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大明衛所城池模板。
車輛駛進城門,原本這裡還有甕城,後來被拆除了,使得衛城的門樓更加顯得莊嚴大氣。
作為長輩,吳家其他人當然不會來迎接高景飛這個無名小卒的到來。倒是之前那位鄭管家和熟悉的小女僕香妮已經提前在大門這邊等候。
“小姐!”
香妮如孩子一般飛撲過來抱住了吳芷萱,然後才看著高景飛說道:
“是你呀,有沒有給我帶好吃的呢?”
高景飛笑道:
“放心吧,保證讓你吃的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