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文殊菩薩(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天後王焱被雅典娜送回了天鳳帝國,剛來到天鳳,王焱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老祖帶到了一間密室。
王昱珩看著面前的王焱說道:“傷好之前,你要是敢離開半步,我就宰了你。”
王焱聞言不禁叫苦連天:“沒必要吧老祖,我可不想一直呆在這裡,我答應您傷好之前不動手還不行嗎?”
“哼,你覺得我會相信你小子嗎,你告訴我你去道德天門詢問事情,好傢伙問的不錯,問的你小子差點死了。”
“這都是誤會,現在天鳳境內那麼多魔族,我一個族長,不上去殺敵,卻在這裡養傷,這叫什麼事啊啊?”
“天鳳的事情不需要你操心,你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把傷給我養好。
還有兩年半你就要去萬佛域了,到時候你渾身是傷,你讓人家怎麼想?
萬佛域的那幾位對你有恩,我們天鳳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
不管是去報恩,還是說你之前答應過人家,你都必須以全盛狀態去!”
“哎呦喂,行行行,我知道了,我不出去行了吧,您別拿萬佛域的事情壓我行不行。”
“我要是不拿萬佛域的事情壓你,還不知道你小子又整出什麼么蛾子呢。
文殊菩薩之前還來找過你,我答應人家了,你絕對會去赴約,到時候你要是半殘去了,你讓我老臉往哪裡放。”
“文殊菩薩,他居然來了,除了觀音菩薩,我最尊敬的菩薩就是他了,雖然身位三世古佛,卻一直以菩薩自居。”
“你似乎很瞭解他。”
“那當然了,除了觀音菩薩,我最瞭解的就是他了,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菩薩、曼殊室利菩薩、聞隨師離菩薩,亦稱妙吉祥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智慧。
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在佛教中,文殊菩薩被視為三世古佛、七佛之母。
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並稱。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在佛教中,文殊菩薩被視為三世古佛、七佛之母。《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雲:“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
根據佛教經典,文殊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前早已成佛,是空寂世界的“大身如來”、平等世界的“龍種上尊王如來”,現在世為“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
在燃燈佛將成佛時,倒駕慈航為“妙光菩薩”,為燃燈佛說法,如今化現為菩薩,協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
未來文殊師利還要在無垢世界成佛,號“普現如來”,故文殊師利菩薩是三世古佛。
文殊菩薩的形象為駕青獅、持寶劍,騎獅表威猛,持劍表智慧。
文殊菩薩在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徵,其注重一切般若,被稱智慧第一。
一般在造像中,文殊菩薩作為脅侍位於釋迦佛的左側,與釋迦佛、普賢菩薩並稱為華嚴三聖。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
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
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痴,智慧犀利如劍。
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徵。
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或以蓮花為臺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藏傳佛教中,文殊菩薩形像通常右手持劍,左手持蓮花,花上有一部經典,代表智慧的思維。其忿怒相是大威德金剛。”
王昱珩眼看王焱還要接著說一下,連忙阻攔道:“行了行了,閉嘴吧你,也沒見你把我的英雄事蹟記得那麼清楚。”
“那怪我嗎,我們天鳳史書上對你的記載少得可憐,基本上就幾句話。”
“媽的,要不是我當年把那群該死的史官打了一頓,怎麼可能就那麼一點記載?”
“你閒的沒事幹,打史官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