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不知道他怎麼想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在田中即將摳動扳機的剎那,突然身子被人狠狠地推了一下,險些摔倒在地。他的手指摳動了扳機,槍口歪向一邊,子彈擊中了擋在身前的高倉的臀部。
原來推開他的人是河池。河池是抱著一絲僥倖心理的,認為自己是空軍軍官,沒有沒有直接參與對邁巴戰鎮居民的屠殺,應該還是有活命的機會的。
當田中取下他的配槍的時候,他還以為田中是要自殺,因此也沒有阻攔他。可是當他看到田中用槍對準徐大龍的時候,他就知道田中的舉動一定會惹下大禍。徐大龍萬一有事,敵軍一定會進行報復,那麼他也一定會死於非命。他可不想因為田中的愚蠢舉動而白白送命,於是就上前推了他一把。
包圍日軍的抗日將士們,對於這夥殘餘的鬼子無比憤恨。他們早就等待開火的命令,好為無辜死難的百姓們和犧牲的戰友們報仇。
徐大龍用日語跟渡邊談話,大部分游擊隊員和滇軍部隊的官兵們都聽不懂。他們死死地盯著那些鬼子們,隨時等待開火的命令。
田中手中的槍響了,一聲槍響引起了廣大的抗日將士的誤會,以為這是上級下達了開火的命令,於是立刻摳動了扳機。
轉瞬之間,殘餘的日軍全部被打倒。由於犧牲在邁巴鎮裡的那些人是遊擊支隊隊員們的戰友和同胞,他們對日軍的憤恨程度超過了特戰隊員和滇軍部隊的官兵們。看到日軍的官兵們全部被子彈打倒,他們仍然不肯罷休,衝上去用槍打,用刺刀扎,將已經死透了的鬼子們的屍體弄得殘缺不全。這才深深地出了一口惡氣。
經過一天一夜的浴雪奮戰,徹底殲滅了日軍的第19聯隊。如此重大的勝利,讓全體參戰的抗日將士們欣喜若狂。他們歡呼雀躍,慶祝這一偉大的勝利。
在這些人當中,特戰隊員們的表現十分淡然。他們打的勝仗太多了,對於這樣規模的戰鬥早已經習以為常。雖然他們的心裡還是高興的,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十分平靜。
李繼明、姚方以及從克魯克山來的游擊隊員們,在以前的遊擊生涯中,面對著日軍的一個步兵小隊就只有逃跑的份兒。可自從跟上了徐大龍領導的特戰隊,他們的仗越打越大,到了現在竟然能夠參與殲滅日軍整整一個步兵聯隊,這是他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宏大戰役。他們有種恍然若夢的感覺,對抗戰勝利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張廣亮和他帶來的滇軍部隊的官兵們,一個個也是欣喜若狂。日軍戰鬥力的強悍,他們是早已經領教過的,以往在與日軍作戰當中,他們總是敗多勝少,以至於在他們內心深處對於日軍也是十分忌憚的。
他們這一次前往馬來西亞,心情是十分悲壯的,因為他們認為在馬來西亞敵強我弱的環境下,又缺乏後方的補給,我軍遭遇的戰鬥一定會十分艱苦。官兵們早已經報定了犧牲的準備。….
能夠活著返回雲南,就成了他們的奢望。哪裡想到,他們剛剛進入馬來西亞,就參與瞭如此大規模的一場戰鬥,而且取得殲滅日軍一個步兵聯隊的輝煌勝利。
僅憑著這份功勞,將來回到滇軍當中,絕對可以挺起胸膛、挺直腰桿,甚至揚著下巴走路。
巨大的勝利讓官兵們振臂高呼,盡情地宣洩著心中的喜悅。
殲滅了日軍第19聯隊之後,參戰的各部士氣高漲。
徐大龍指揮著他們連續發動了攻勢,先後打下包括甄城在內的三座縣城,橫掃這一帶的日偽基層組織,徹底地清除了日偽軍對這一帶的控制。
邁巴鎮大捷的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馬來西亞,大批青壯年踴躍報名,參加游擊隊。周邊地區的小股抗日武裝也紛紛前來投奔,游擊隊迅速擴大到了6000餘人。
如今馬來西亞日軍兵力空虛,抗日形勢一片大好
。游擊隊的指揮員們也包括陳先生、陳秘書在內,都十分興奮,他們要求徐大龍率部隊繼續向日偽軍發起攻擊,爭取打下吉隆坡,將日軍徹底趕出馬來西亞。
對於廣大抗日軍民的心情,徐大龍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很清楚,馬來西亞三面臨海,日軍有強大的海軍,隨時可以運送大批部隊過來進行反撲。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打下了吉隆坡也守不住,缺乏訓練的游擊隊根本就經不起日軍的反擊,很有可能會被擊潰,甚至被殲滅,從而使局勢逆轉。
要想最終戰勝日偽軍,必須要像華夏國內那樣,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加強部隊的訓練,逐漸擴大戰果,才有可能最終將日軍徹底地從馬來西亞驅逐出去。
在組織部隊訓練方面,用不著徐大龍過多費心,有魏大勇、李秋林和一個多中隊的特戰隊員,這些工作他們完全可以勝任。
當務之急要解決的,是如何在馬來西亞建立抗日民主鄭權,掌控日偽軍放棄的廣大地區。要想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需要有很大影響力的人物來主持。
徐大龍想到了陳先生,就對他進行動員。陳先生曾經去過陝北,對地下黨方面領導的抗日鄭權有著充分的瞭解。他深知一個強有力的抗日民主鄭權,對於宣傳教育、組織民眾支援抗戰,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面對著馬來西亞抗日力量群龍無首的狀態,陳先生也明白,現在沒有人能夠取代自己的作用,於是他義不容辭,接受了徐大龍的建議。
在陳先生的主持下,馬來西亞抗日鄭權籌備委員會向馬來西亞境內的抗日勢力發出了邀請,建議大家共同組成抗日民主聯合鄭府。
在此之前,馬來西亞的各支抗日勢力各自為戰,都成不了氣候。彼此之間也缺乏相互的配合,最終被日偽勢力逐個殲滅。他們也都很希望能夠有一個統一的組織,於是紛紛響應,很快就派出了代表,前來參加馬來西亞抗日民主鄭府的籌備會議。….
在馬來西亞抗日武裝當中,有幾股較大的勢力,其中最大的一股是由英國駐馬來西亞總督府所屬的一名英軍上校、約翰遜領導的游擊隊,由七百多名英軍官兵、一千五百多名原來的英軍的僕從軍組成,目前主要活動在馬來西亞的東南部。
另外一股武裝力量是馬來西亞地下黨領導的,由華僑和本地土著組成的游擊隊,總人數有4000餘人。他們的人數雖然較多,但缺乏統一的指揮,裝備和訓練都十分落後,相互之間也缺乏密切配合,目前主要活躍在馬來西亞的中南部。第三大抗日武裝是馬來西亞有名的一個大地主組建的私人武裝,有一千多人槍,主要活動在馬來西亞的西南部。
除此之外在馬來西亞的抗日武裝在數百人、數十人之間,其中有很多支隊伍接到了邀請,也都趕來參加了抗日民主鄭權的籌備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