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能便宜了鬼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另外一座縣城裡的日偽軍也開啟了縣城的北門,趁著夜色向北方逃竄。至此松山遊擊縱隊全面控制了安東治安區。
清除了安東地區的日偽軍之後,高志勇帶著幹部隊展開了建立根據地的工作。
隨著大批民眾被解放,青壯年們踴躍報名參軍,僅僅三天時間,就有6000多名新戰士加入了游擊隊。
經過了短暫的休整,徐大龍在安東治安區留下了第二支隊配合高志勇等人的行動,他率領著主力部隊穿越松山,進入了原平地區。
日軍第二師團長早已經被松山遊擊縱隊打怕了,得知徐大龍率領遊擊縱隊的主力進入了原平地區,他率領著部隊逃向了錦州方向。
關東軍兩個治安區被松山游擊隊攻陷,第22師團和第2師團損失慘重,這對於關東軍來說是奇恥大辱,就連值田千集也感到沒有辦法向大本營交代。
如今無論是在關內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日軍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關東軍所控制的關外九省已經是日軍最穩定的戰略區了,如今卻出現了動盪,這絕對不是日軍大本營願意看到的。
日軍大本營命令值田千集馬上飛回東京,把關外的情況向大本營彙報。
這一次松山游擊隊出關作戰,俘虜了400多名日軍,按照地下黨的政策,是不允許殺俘虜的,可也不能白白養著他們,最終只能是教育後釋放。
徐大龍很清楚,這幫被軍國主義洗腦的畜生們是不會接受教育的,放他們回去,用不了多久,又會被重新派上戰場,來對付地下黨游擊隊。
徐大龍考慮再三,決定不能這麼白白便宜了他們,於是就提出了跟日軍交換戰俘。松山游擊隊在與日偽軍作戰的時候,也有一百多人被俘,級別最高的只是一個副中隊長,就這麼和日偽軍交換,其實是不划算的。不過,徐大龍把游擊隊員的生命看得要比那些鬼子重要百倍、千倍,他情願用400多個鬼子把100多名游擊隊員換回來。
徐大龍把這件事情都交代給了關外的地下黨,讓他們派人去跟日軍關東軍司令部接洽。
然而日軍十分缺德,他們知道地下黨的政策是不允許殺害俘虜的,就算是他們不用俘虜來進行交換,地下黨方面用不了多久也會放人的。因此他們斷然拒絕了交換戰俘,而且還把地下黨方面派去的聯絡員給殺害了。
這件事情引起了軒然大波,該如何處理此事,在地下黨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
有人認為對日寇要以牙還牙,他們如此對待地下黨方面的戰俘,地下黨方面也可以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日軍的戰俘。這種意見顯然是不佔上風。
還有一種意見,既然日偽方面不釋放我軍的戰俘,我們也應該不釋放這些鬼子的戰俘。
還有人認為,即便日偽方面不肯釋放我軍的戰俘,但是為了彰顯地下黨方面的光明磊落,還是要堅持一貫的俘虜政策,同樣要把這些戰俘放掉。這種意見佔了上風,即使是上級也希望徐大龍這麼做,來維護地下黨方面一貫的俘虜政策。
當訊息傳到了松山遊擊縱隊的時候,指戰員們都不願意這麼做。尤其是在關外入伍的游擊隊員們,他們深受日偽軍的欺凌,對這些鬼子們恨之入骨,他們堅決要求殺掉這些鬼子,來為死難的同胞報仇。
這件事情如果處理不好,一定會嚴重地挫傷游擊隊的抗戰積極性,從而嚴重地影響部隊計程車氣。
關於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置,斯令員還專門給徐大龍發來電報,讓他相機進行處置,無論徐大龍最終採用了什麼辦法,斯令員也都會給徐大龍撐腰。
徐大龍對此十分感激,說實在話,這些年來他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多成就,和斯令員在背後的支援是分不開的。他給斯令員回了電報,說自己一定會妥善處理好此事。
徐大龍考慮再三,發出了明碼電報。電報是專門針對日軍官兵的,電報中說道:
“日軍的官兵們,你們受到了島國軍國主義的欺騙,背井離鄉來到了華夏,參與了這場無謂的戰爭。無數官兵或者戰死,或者傷殘,給你們各自的家庭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或許你們認為你們的流血犧牲,都是為了所謂的島國第國,為了你們的田黃,可是你們的付出在他們的眼中卻一錢不值,他們只是把你們當做炮灰而已。
在剛剛發生的松山大戰中,我地下黨游擊隊俘虜了四百三十多名日軍,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地下黨方面願意用這些戰俘交換被日軍俘虜的100多名游擊隊的戰俘,從人數上來說,這完全是不對等的,這也表明了我地下黨方面的誠意。
這400多名日軍戰俘都有父母、妻兒,他們的親人在盼望著他們回家,然而關東軍那些長官們卻打著為田黃盡忠的幌子,要斷送這些官兵的姓命,寧可他們被處死,也不願意用來交換區區100多名游擊隊的戰俘。這種行為難道不令你們寒心嗎?
日軍的官兵們,你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不顧你們死活的、給你們家庭帶來嚴重傷害的軍國主義,去流血犧牲,值得嗎?”
電報的內容就這麼多,徐大龍沒有進行過多的抗日宣傳,那樣容易引起日軍官兵的反感。他只是打了一張親情牌,來引起日軍官兵對於他們上層的反感。
考慮到日軍會實施嚴格的保密制度,普通的官兵們很有可能收不到徐大龍發出的明碼電報。徐大龍不僅連續傳送了三次,同時徐大龍又跟關外的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絡,讓他們印製了同樣內容的傳單,在日偽軍的營房附近散發。
地下黨方面看了徐大龍發出的明碼電報之後,對此事也十分重視,動用了大量的電臺進行轉發。
日軍官兵們對於自己的命運還是十分關注的,也很想知道被俘的日軍官兵會落個什麼樣的結局,因為他們在未來的戰鬥中也很有可能被俘。因此在官兵們刻意地打聽之下,訊息還是不脛而走,最終關東軍絕大部分日軍官兵也都知道了徐大龍電報上的內容。日軍的官兵們設身處地地著想,當然希望那些日軍的官兵們能夠被釋放回來。
他們雖然不敢公開議論此事,可是在背後卻議論紛紛,在日軍當中造成了不小動盪。
徐大龍這次可是給日軍的關東軍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他們如果不照辦,日軍的官兵們難免會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軍心士氣。可是如果照辦了,又感到面子上下不來,尤其這是徐大龍主動出擊,他們不得不按照徐大龍的要求照辦。這就更令他們感到沒有顏面,他們一時之間也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