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金槍(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戰鬥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總共用了一個小時四十分鐘時間,八路軍也傷亡了30多名官兵。不過這個代價是值得的,透過這一次攻堅作戰,他們學到了相應的戰術,並且也使得部隊得到了實戰鍛鍊。
這一次戰鬥過後,特戰隊員們仍然只是補充了一部分彈藥和5000大洋,其餘的全都給了新四軍的官兵們。
第9支隊一下子獲得了這麼多的武器彈藥,還有大量的財物,同樣有了暴發戶的感覺。他們計程車氣極其高漲,不顧疲勞,又跟著徐大龍等人打退了前來增援的一路日偽軍,再次殲敵200餘人,繳獲了100多支槍。
按照徐大龍的統一部署,第9支隊對根據地周圍的日偽發起了攻擊。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再加上有特戰隊幫忙,一口氣拿下了六個據點,掃蕩了日偽基層組織,殲滅日偽軍1600餘人,根據地迅速擴大,動員了1000多名青少年加入了新四軍。
與此同時,第12支隊和第9支隊互相配合,消滅了兩個支隊根據地結合部之間的日偽軍,兩個支隊的根據地徹底連在了一起。
經過了這一系列的戰鬥,孫副處長和第9、第12支隊的新四軍官兵們對徐大龍等人十分佩服,對於接下來的戰鬥也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徐大龍就開始部署第二階段的戰鬥。
日軍守備第六師團連續遭受沉重打擊,現在無力侵犯新四軍的根據地。徐大龍就提出抓住機會,向西面的蘇州方向發展。
在徐大龍等人的幫助下,新四軍第12支隊、第9支隊連續取得了幾場大勝,孫副處長、黃水根等人對徐大龍都很信任。可是他們看了看地形,對於徐大龍主張向西發展的思路還是有些不太理解。
孫副處長說道:“徐大隊長,蘇州方向地處平原地帶,交通發達,人口稠密,如果能夠在這一帶佔有一席之地,就能夠獲得大量的人員和物資的補充,對於新四軍的發展十分有利。
可是也有很大的困難。首先蘇州一帶駐紮的是日軍第四師團,這可是一支野戰部隊,他們的戰鬥力要遠遠超過了日軍的守備第六師團。不僅如此,那裡的水路交通更加發達,對於我軍的作戰行動不利,再加上還有清淩河的阻隔,如果我軍貿然越過清淩河,進入蘇州一帶的平原地區,一旦遭遇日偽軍的圍攻,要想退回根據地來十分困難。
你堅持這麼做,必然有你的道理,能否為我等解惑?”
聽到這裡,第9支隊長說道:“我們的確有一支200人的水上大隊可以接應部隊度過清淩河,可是清淩河河道相對狹窄,我們也不敢貿然進入,如果被日軍堵住了河道的兩端,水上大隊恐怕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第9支隊長以為徐大龍有了渡過清淩河的想法,是因為第9支隊有水上大隊做後盾,他不得不將實際情況告訴徐大龍,提醒他要想渡過清淩河,是指望不上他們的水上大隊的。
面對著眾人投來的疑惑的目光,徐大龍面帶微笑,說道:“孫副處長提出的問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這種謹慎的態度,我十分讚賞。不過情況和你們想象的有一些區別。
首先我就要談一談日軍的這個第四師團。
眾所周知,日軍排名靠前的八個師團,是日軍陸軍老牌的師團,戰鬥力對日軍的守備第六師團完全可以進行碾壓。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唯獨這個第四師團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接下來徐大龍就介紹了日軍第四師團的情況。
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菜販走商組成,是日軍中的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這支部隊下轄四個聯隊,配備了一流的武器裝備,堪稱日軍“精銳”。然而它成立沒多久,“窩囊廢”的名聲就傳遍了整個日軍。尤其是第四師團的核心部隊——第八聯隊,因為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獲得了“敗不怕的八聯隊”綽號。
第四師團進入華夏戰場之後,表現也十分奇葩。只要一打仗,官兵中的病號就會激增,很多時候居然病號能夠超過一半,以至於他們的指揮官都不得不親自坐鎮醫務室,來監督士兵們是否在裝病。打起仗來這幫傢伙更是貪生怕死,稍微不順利掉頭就跑,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這幫傢伙也有長處,那就是善於做生意。他們不僅經營走私物品,而且基本上對做生意的物件也沒有什麼限制,很多違禁物品,甚至出現在果軍那裡。
徐大龍笑道:“這樣的部隊純粹就是紙老虎,看上去張牙舞爪的,實際上根本就不堪一擊。”聽到這裡,眾人不由得都笑了起來。
黃水根欽佩地說道:“徐大隊長,想不到你對日軍的情況瞭解得這麼多。”
孫副處長和新四軍兩個支隊的其他指揮員們也都有些納悶,他們實在想不清楚,徐大龍遠在山西,竟然對這裡的情況也如此瞭解,不由得暗暗稱奇。
徐大龍卻並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談下去。
他說道:“現在我來說第二個問題。根據你們提供的情報,清淩河的平均寬度為60米,平均水深1.8米左右,這樣的水深的確會妨礙我軍的行動,不過只要我們稍微加以改造,就完全可以進行徒涉。
清淩河緊靠著蓮花山,山上有的是石塊,如果從山上採集石塊投入河水當中,將河床抬高一兩尺,就可以進行徒涉。”
聽到這裡,眾人恍然大悟。
第九支隊長激動地說道:“這可真是一個好主意啊!咱們可以在清淩河上多鋪出幾條水下通道,外表根本看不出來,我軍卻可以迅速地渡過清淩河。這樣的話,清淩河不僅不會成為障礙,鋪在水底的石塊反而能夠形成暗礁,阻擋日軍的水上部隊進入清淩河。一舉兩得。”
眾人也議論紛紛,都表示這個辦法可行。
孫副處長感慨地說道:“徐大隊長觀察細緻入微,思維敏捷,難怪你們經常能打勝仗呢。現在我沒有任何疑問了。”
指揮員們也紛紛表示同意徐大龍提出的向西發展的作戰計劃。
經過了三天時間的準備,新四軍的官兵們利用夜間在清淩河鋪設了四條水下通道,又進行了一天時間的準備,調動了四個大隊3200餘名官兵,在次日的凌晨渡過了清淩河。
接下來的戰鬥跟徐大龍預料的一樣,日軍第四師團在戰鬥中表現得極為糟糕,幾乎是一觸即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