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報復(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師不善的眼光盯著韶雲,目不轉睛,
“怎麼回事?老實說!”老師的眼中掠過自信的光芒。
這下韶雲真的懵圈了,因為這個小洞確實不是韶雲摳的,但是,韶雲一時卻語塞起來,不知該怎樣回答。不爭氣的臉,竟在這時 憋得通紅。
“下午我去你家!”老師發怒了。
猛然,韶雲想起一貧如洗的家,和體弱多病的爸爸媽媽。
“這不是我摳的!”韶雲輕聲反駁道。然而,老師不再理會韶雲,任憑韶雲委屈的流淚。
中午休課時,韶雲沒敢回家。
韶雲不知道該怎樣向媽媽說這件事,韶雲的家就在村東頭,老師下課後就去了,半天沒有回來。估計是到家去了,韶雲趴在桌上把頭深深地埋在胳膊裡,不敢抬起。因為一抬頭,就會看到那帶給他傷害的塑膠布上的小洞!
同學們高興地在教室裡,嘰嘰嘎嘎地玩著,愈發顯出韶雲的孤獨。韶雲不知道滋弱的媽媽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打擊,徒有四壁的家,會因韶雲闖下的禍更加冷清的,韶雲不敢再往下想。
下午第二節課上課時,有敲門聲。老師開啟門一看,竟是韶雲的媽媽!媽媽來了,夾著一卷塑膠布給老師送來。老師把媽媽讓進屋裡,媽媽沒有看韶雲,只是說,是自己的孩子不爭氣讓老師費心了。
老師笑容可掬的接過了那捲塑膠布。
韶雲是知道家裡拮据的,也知道自己家還沒釘塑膠布呢,還知道媽媽因病已經兩天沒吃飯了突然,不知那裡來的一股力量 ,韶雲幾乎是跑到老師前面,跪在老師面前,用手指著天空的方向:"老師,我發誓,那個洞真不是我摳的,如果我撒慌,天打五雷轟!”
委屈的望著媽媽,韶雲淚如雨下。
原以為媽媽會為自己辯解幾句,不曾想,媽媽“啪’地一聲給了韶雲一個嘴巴,
“犯了錯誤還敢嘴硬?”
說著,又給了韶雲一巴掌。媽媽似乎並不在乎兒子的臉,霎時已經通紅,也不在乎兒子已經痛哭流涕,只是忿忿地看著韶雲,和老師寒暄幾句,就告辭了。
“媽媽竟打我!”幼小的韶雲,在那個冬天裡,感到徹骨般的寒冷。
放學回到家,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凜凜的寒風中,媽媽站在門口等著韶雲,見到韶雲回來,一把摟住,叫著“兒子!” 媽媽是不習慣用“兒子”來稱呼的,但今天卻例外了。
那天晚上,媽媽破例給韶雲煮了一個雞蛋,但韶雲沒有胃口,不肯吃。昏暗的燈光下,韶雲和媽媽面對面坐著,誰也不說話。
許久,媽媽看著韶雲,說:“兒子,你在怪媽媽是不是?媽媽打疼了你是不是?要知道這就是受委屈的滋味,委屈的滋味不在身體的疼痛,更在於心的疼痛!一個人一時的委屈不算什麼,就怕一輩子都在委屈中活著。所以,無論何時,都要挺直脊樑,堂堂正正做人。活就活出個樣來,讓別人看看!”
霎時,在那樣的時刻,幼小的韶雲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燈光下,媽媽的臉因激動而有些發紅,濃密的頭髮裡已經能看出幾絲蒼老,但生活的磨難卻不曾讓她趴下,挺直脊樑,靠的不是力氣,而是做人的一種尊嚴,頭有時可以低下,但是脊樑卻永不能彎!
從那以後韶雲更加發奮讀書,爭氣,想努力做個有用的人。許多年後也是村裡最有學問的人。而大浪子卻在20歲那年因廠務內鬥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其實韶雲早已不記得對他的怨恨了。聽說是鄰村的董性青年,剛從少林寺習武回鄉為了點恩怨,和他發生爭鬥,為此他把青春放進了牢房裡。
悲傷是人生的一種權利,它來之不易,也值得永遠珍惜。再看這句話時,韶雲已是悽然淚下。
童年留給韶雲的也只是受委屈後欲哭無淚的那份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