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對大表姐婚事的上心盡力,舅母對於韶雲二表姐的事情,就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架勢。

早年,二表姐被舅母放在自己以前工作的地方讀書。那裡有自己的好同事照料著,後來舅母犯事以後,留下了二表姐一個人在那個地方讀書,一家人分開成兩處,舅舅帶著三個小的回了縣城,除了大表兄外。大表姐和三表姐都在初中畢業後,就近招工上班了。

最讓舅舅和舅母驕傲的大表兄去世後,表嫂和孩子改嫁走了,生活在縣城裡。二表姐一直上到高中畢業,然後在當地的學校,找了一份中學老師的工作,而在上學的時候就和同學談戀愛了,那是個當地的男孩,舅母一直不喜歡,死活不同意二表姐和他來往。舅母不想讓二表姐就此嫁在當地,回不了縣城。

那時候嫁在農村,做個農業戶口的妻子是不被舅母接受的。總想著把孩子的家建在城裡,嫁一個有公職的好女婿。

二表姐的物件周詩文,一個文文靜靜的大男孩,人長得帥氣,就是性格靦腆,在同學的時候一直對二表姐非常好,周詩文的父親是當地的大隊幹部,也算是富裕的農村家庭,二表姐在當地學校教書得到過周詩文父親不少的幫助。

二表姐或許是基於愛情,或許是年輕人對愛的選擇和未來的生活沒有過多的思考,選擇嫁給愛情,抑或是一種盲目的衝動。在舅母強烈的反對下,她的內心非常矛盾:“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她在心裡叫喊著,不知道該怎麼辦。

她想不到舅母的態度如此堅決,自己剛剛才感覺到甜蜜的愛情,就被母親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她在之前還真沒有思考那麼多,一直覺著周詩文對自己百依百順,他的家人待她也和氣。自己在這樣一個家庭中生活一定會很愉快,但現在痛苦一下子就來了。母親的堅決反對,意味著自己會失去孃家人的關愛。

這種痛苦的折磨在哪裡呢,從心裡自己是愛著周詩文的,但在母親心裡回城工作才是自己的出路,一輩子待在鄉下,雖然是教書的,但作為農村人的媳婦,農活還是要乾的。孩子的將來也只能跟著在鄉下生活,接觸不到城裡的教育,在母親的概念中是不能容忍的,用韶雲舅母的話說:“我莫氏的女兒不能嫁在鄉下。”這樣就把二表姐的心攪亂了。

一邊是自己選擇的愛情,一邊是生養自己的母親。這種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她為了愛情什麼也不管不顧了,那母親的態度就再起不到作用。矛盾是無法統一的舅母是無法協調的,她想嫁給自己愛的人,而又顧及母親的情感,心裡也對周詩文農民的身份重新思考。

生活對於二表姐是無情的,她一個人被扔在這裡讀書,沒有任何人可以商量,她對生活的許多理解是缺失的。二表姐不知如何是好,想找爸爸商量,但長期都不在爸爸的身邊,一直是跟著母親的,總感覺爸爸很陌生。她想回城裡去找他,但心裡又害怕,知道母親不同意,爸爸也一定不會同意的。

矛盾痛苦了一陣子後,因為周詩文對自己的好,而母親強烈的態度。讓二表姐有了強烈的逆反心理,舅母越是約束和反對,她越要堅決的選擇嫁給自己選擇的人。

為此事舅母到周詩文家鬧了一通後,沒有結果,二表姐反而為了愛情更加決然,讓舅母實在沒有辦法。最後舅母對二表姐說道:“好你個二鬼,氣死我了,你不聽我的話,算我白養你一回,從此就不要認我這個媽。”撂下氣話舅母賭氣回去了。

從那以後就再不管二表姐。而二表姐為了自己,工作沒多久就草率地結婚了,婚事是在男方家一手操辦的,舅父舅母都沒有接到通知,二表姐的孃家人一個都不知道。在那一刻二表姐表面的快樂替代不了內心的痛苦。

結婚後二表姐一直住在鄉下,開年就有了孩子。從某種意義上說二表姐為了嫁給愛情,在那個時代是比較自我的。也是舅父家教中缺失的一部分。直到後來兩個孩子後,二表姐都沒有和家裡緩和關係,也只有一次韶雲假期的時候,揹著舅母約著兩個表弟去看了一趟二表姐。

見到幾個弟弟二表姐大聲痛哭,在那一瞬間韶雲才理解二表姐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二表姐有個漂亮的女兒,那女孩有一雙晶亮的眸子,明淨清澈,燦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麼,對著韶雲興奮的一笑,“舅舅,舅舅”地叫個不停。眼睛彎的像月牙兒一樣,彷彿那靈韻也溢了出來。一顰一笑之間,都有著二表姐那高貴的神色影子。

在那裡待了一箇中午,韶雲和兩個表弟跟著姐夫去了附近的田裡,有許多家裡種的蘿蔔青菜。撿了好大一袋子讓韶雲帶回去。分手的時候二表姐戀戀不捨,一直追問著舅舅舅母的身體狀況。作為忤逆的女兒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內心的痛苦是無法言表的。

回城後,在幾個孩子的議論中,舅母還是知道了韶雲和小五小六去了二表姐那裡。知道後舅母並沒有呵斥韶雲,只是那一刻臉上的表情和痛苦,即心疼又生氣,還不好詢問二表姐的情況,女兒永遠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雖然很氣憤女兒的忤逆,但心裡還是放不下,做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幸福。

二表姐的愛情到後來是不幸福的,幾年後因為兩個孩子上學,到城裡租住房子,自己也在教師行業中,盡力提升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進修後轉到縣城的四中教書。和家裡的關係才有所緩和,但夫妻關係已經沒有了戀愛時候的感覺。孩子成長後選擇了離婚,匆匆的愛情,草率的婚姻讓二表姐好一陣子痛苦。

在一次和韶雲的談話中二表姐這樣和韶雲說:“表弟,在愛情和生活中,就是繞著世界盤問一遍,誰的人生沒有遺憾呢?沒什麼如果當初,不管重來多少次,人生都肯定有遺憾。每一片江海,沉浮著不同的景緻,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是,人的慾望也是。學習中你的英語口語不錯,但要在句子的用詞上多下功夫,英語和漢語有許多不同。動名詞的使用也沒有相同的。現在的你也許還不能理解表姐。”

在韶雲的心裡舅舅家的幾個表姐妹中,對二表姐的感覺比較獨特,他欣賞二表姐的特立獨行,自我的決斷和對那一段時間的愛情的執拗。敢愛敢為,不考慮過多的後果,自己能承擔一切,在能力上好學上進,沒有上大學,但透過進修走到職業的頂峰。

韶雲的學校生活基本上在正常的軌道中執行,每個禮拜天不回家就跑舅舅家蹭飯,開始的時候韶雲自己覺得不好意思。但在舅舅家沒有誰對他有態度,感覺就像一家人一樣隨意和和諧。

漸漸地韶雲也就樂意每到週末就去,韶雲兩週內一定會回家一次帶糧食,那是自己在舅舅家吃飯的底氣,每次都多帶,這樣即使是舅母,也沒有把韶雲看外。加上韶雲在許多方面比較勤快,舅舅家裡的衛生,雜事都主動去幹,幾個表兄弟也樂見這個勤快的表兄,他們自己可以偷懶不做家務事。

大表姐結婚的日子越發的接近了,婚房已經佈置好了,在禮拜天的時候韶雲和幾個表弟妹幫著給房子掛彩紙,打掃衛生。而舅母除了生二表姐的閒氣,對大表姐回家吃飯非常熱情,每次大表姐回來,韶雲他們都有口福。舅母會買一下牛尾巴羊肉之類的特別款待。

燒出來的脆骨,嚼得大家牙疼,但味道好,都喜歡吃,舅母還是喜歡一邊叼著煙,一邊做飯,正炒菜的時候舅母叫道:“韶雲,我口袋裡沒有煙了,你去外邊小店裡買幾包回來。買那個大豐收的,我習慣了,我口袋裡有錢,好像是九分錢一包,趕緊去,菜回頭來再摘。”聽到舅母的喊聲,正在門外剝豆角的韶雲,應了一聲放下手中的活邊出門邊回道:“我有錢,先去買了。”

韶雲一陣風似地出了大院門,跑到弄堂對面的小店去買菸。“老闆有大豐收紙菸嗎?多少錢一包?”氣喘吁吁的韶雲問道。

“九分一包,要幾包?”老闆見韶雲面生,因為這附近經常來買菸的顧客基本上他都認識。

“要是買一條能便宜點不?”韶雲第一次和別人討價,因為他想用身上最少的錢給舅母買最多的煙。他看舅母煙抽的太勤了。

“整條買你給八分一包吧。是給一個姓莫的買的吧,你是她啥人啊,一般她在我這買這個牌子的煙最多了。”老闆一聽韶雲買整條的煙,一下子就猜到了買主。

“我是她外甥,來兩條吧,這是錢。”韶雲把錢遞給老闆,拿到煙和找零後趕緊往回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