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名師高徒
章節報錯
開倉放糧那天夜裡,花姑本來是要去救陳碩真的,當她趕到李家府宅的時候,發現老百姓已經衝進柴房救出了陳碩真。看到鄉親們揹著奄奄一息的陳碩真漫無目的地倉皇逃竄,後面的官兵還在緊追不捨,眼見官兵就要追上來了,花姑施展法術,在官兵面前騰起一陣濃霧,一時間,官兵們竟然迷失了方向,等到濃霧散去,老百姓也已經跑出很遠了。有效阻止官兵後,花姑又變出一道亮光,直接把這群老百姓引到了自己修煉的道觀,又在他們準備的藥瓶里加入了自己獨家秘製的丹藥,這也是我的傷勢好得那麼快的原因。
難怪孫嫂說當時明明聽到官兵的聲音,卻突然不見人影了,原來真的有高人在暗中相助。
為了不引起懷疑,花姑始終沒有現身,當時張嬸她們以為自己做了好事感動了上天,所以才有了那道亮光,她們哪裡知道這一切都是花姑在暗中相助。
在這之前,其實花姑一直是住在這個道觀裡的。作為葛家道的傳人,葛洪修煉的這個道觀自然而然成為花姑修煉的不二場所。而自從陳碩真受傷後,花姑便決定把這個道觀作為陳碩真的臨時住所,一來這裡環境清幽,適合養傷,二來這裡處於深山老林,山高路險,一般人很難發現,是躲避官兵追捕的最佳所在。
為了讓陳碩真安心養傷,花姑不得不忍痛割愛,在深山老林另謀棲息之地。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些貴人的出現,花姑無疑是陳碩真命中的貴人,當然也是我的貴人。
有了花姑的助力,解救陳碩真的鄉親們如虎添翼,很快就擺脫了官兵的追捕。
這邊官兵見追不上疑犯,便折返回去,把被李府護院打得殘腳斷手的幾個老百姓抓回去關進了大牢。跟張嬸她們預測的一樣,縣衙在被抓的老百姓口中問不出有價值的線索,便一不做二不休,把這些人都處死了。
可憐這些老百姓,還沒來得及吃一口陳碩真冒著生命危險分出來的糧食,便一命嗚呼了。
花姑也不是沒想過劫獄,但是以她的身份做這種上不得檯面的事顯然不合適,況且她的重心都在陳碩真身上,為靈寶派培養接班人才是她當下最緊要的任務,於是她一路護送陳碩真,直到再次把陳碩真從官兵的屠刀之下解救出來。
我還在擔心花姑會不會收我為徒,其實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們倆的師徒情緣是早就確定好的事,只是現在才正式提出來而已。
自從花姑決定收我為徒後,我便決定從失去張嬸等“家人”的悲痛中走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功夫上面來。能拜在仙風道骨的花姑門下,這是何等的榮耀啊,我不能失去這個機會,我發誓要練就像花姑一樣的絕世武功,為張嬸她們報仇雪恨。當然這話我只能埋在心裡,不敢說出來,因為我答應過師父不再提張嬸她們的事。
拜師完畢,花姑伸出右手,五根手指對著前面的牆壁一轉,只聽“咔嚓”一聲,牆壁中間居然斷開了。一塊刻著八卦圖形的石頭一分為二,向左右兩邊移動開來。石頭移動了一米多寬才停下來。原來這是一個暗門,門開後,露出了後面一個一米見方的空間,裡面放著一個金黃色的木匣子。
我在道觀裡住了這麼久,卻從來沒發現這牆上還有機關。之前在小說裡也看過世外高人佈置的種種機關,但是像這種把整面石壁設定成暗盒的我還從沒見過。尤其是花姑隔空運氣旋轉石壁機關,著實把我驚呆了。雖然自己早已猜到花姑是有絕世武功的,但當我親眼目睹那堵牆從中間一分為二的時候,還是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徒兒,去把那個匣子抱出來。”
我還在為剛才的情景發呆,聽到師父叫我,這才回過神來,“哦,好。”我一邊去抱那個匣子,一邊在心裡想,莫非真的遇到神仙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木匣子抱了出來,木匣子沒有上鎖,但是上面貼著封條,封條上有一些道家的畫符,旁邊還有一首偈語,內容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緣來緣去緣如水,
花開花落塵歸土。
我恭恭敬敬地把匣子遞到師父的手上。花姑接過來,一把揭開了封條,開啟木匣子的蓋子,裡面是用紅色錦緞做的內襯,中間有幾本古書,看起來已經很舊了,都是線裝的。
花姑拿出經書,問我:“識字嗎?”
“會一點”我沒有說自己穿越之前上過大學的事,只點點頭說自己能認識一些字。
“那就好。”花姑把開啟的書放到我面前,說到:“這是為師珍藏多年的經書,裡面有不少治病救人的方子,你將來一定用得上,就當為師給你的見面禮吧。”
“謝謝師父!”我雙手接過經書,才發現這一套書一共有三本。
最上面的一本封面上用毛筆寫著“靈寶五符經”幾個大字。師父不是說是救人的方子嗎。看這名字怎麼像是經書呢?於是我問花姑:“師父,您說這書是治病救人的方子,怎麼叫《靈寶五符經》呢?聽起來倒像是道教的經書。”
“沒錯,道家自古就有‘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身’的說法,道家修煉極為重視養生,把養生和修道、得道視為一體,道教和醫術歷來是不分家的。比如南朝的陶弘景就是一名道士,在外丹煉製和內丹的修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詣,他同時又是一名醫藥學家,著有《神農本草經》、《養性延命錄》等醫著。這套《靈寶五符經》便是為師加入靈寶派後所得,書中除了大量的藥方,也有不少修煉的秘訣,是靈寶派大德們多年的修煉成果,希望你能好好參透。”
原來如此,難怪那些道家高手一般都有很高超的醫術。
我簡單瀏覽了一下這套經書,果然如花姑所說,這套經書囊括了道教和醫學的諸多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