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遊戲出海(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女士的律師有些看不下去了,趕緊把她拉住,順便將辯論的重點拉了回來。
對方律師認為激浪娛樂把劉女士的錄音公佈到網上是侵犯了使用者隱私,要求激浪娛樂對劉女士道歉,並且進行賠償,同時消除不良後果。
而激浪娛樂的律師則是堅持,劉女士並不是誅仙的使用者, 她打電話多次辱罵客服的行為已經對客服人員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並且激浪娛樂並沒有公佈劉女士的個人資訊,她遭到人肉完全是網友的自發行為,跟激浪娛樂沒有半毛錢關係。
“請被告律師注意,我方當事人的孩子處於未成年,其母親擁有監護權,她的孩子所擁有的的賬號, 也應當在監護範圍內。”對方律師試圖從側面開啟缺口。
激浪娛樂的律師也毫不退縮的反駁:“沒錯,父母對未成年人有監護權,但監護權並不意味著可以侵害未成年的合法權益,比如私人信件、未成年人隱私等等,更不存在原告律師所說的,劉女士擁有孩子社交賬號、遊戲賬號的權益。”
劉女士當下就忍不了了:“你這說的什麼屁話?我是他媽媽,他的一切都是我給的,他對我有什麼隱私?”
然而,劉女士話音剛落,現場就響起一片議論聲。
沈浪跟律師對視一眼,都沒有對劉女士進行回應,因為不需要回應,自然有人打她的臉。
劉女士的律師一陣扶額,這位是來增加他打官司難度的嗎?連這種明顯違背社會主流意識的話也能說出來?還說自己接受過高等教育?
“咳咳,根據相關法規,網路遊戲應當對未成年遊戲時長進行限制,而明顯激浪娛樂並沒有做好未成年的限制措施, 導致劉女士孩子長期沉迷網路遊戲,這才使得劉女士激動之餘撥打了客服電話, 說了一些不當言論,我想作為孩子家長這種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
對方律師話還沒說完,沈浪就直接反駁道。
“不,我不能理解,首先,我們激浪娛樂有著完善的防沉迷機制,使用者需要輸入身份證號碼,進行身份驗證,才可以解除我們對未成年的懲罰措施,而劉女士的孩子用的卻是他母親的身份證透過了防沉迷認證,這完全是劉女士疏於監管造成的,她憑什麼因此來辱罵我們的客服人員?”
“其次,如果說一次的行為是激動,那劉女士幾乎每隔兩天都會撥打一次客服熱點,對我們的客服人員進行辱罵,這又算什麼?難道原告律師不覺得,劉女士需要的不是坐在這裡跟我們打官司,而是去看看心理醫生嗎?”
在國內心理醫生是個很神奇的職業, 一般有人說:你需要心理醫生, 基本就是等同於說:你腦子有病。
劉女士一聽激動得立馬站了起來,甚至有衝過去要撓沈浪的衝動,坐在她旁邊的律師嚇壞了,趕緊攔住她。
現場的記者也都在暗笑沈浪夠損的同時,把這一幕記錄下來,多麼好的素材啊。
“我抗議,對方這是在對我進行人身攻擊。”劉女士還是不依不饒。
沈浪滿臉無辜的聳聳肩:“我只是建議你去看看心理醫生,怎麼就是人身攻擊了?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還不錯的建議。”
“哈哈~~~”
現場再也忍耐不住傳出一陣鬨笑。
“肅靜!”
接下來的庭審對方律師依舊圍繞著監護人對子女的監管責任,試圖證明劉女士就是激浪娛樂的使用者,雙方為此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很顯然,對方的說法並不具備法律效應。
至於輿論上,在中間休庭期間,網上就出現了大量文章和報道,網友們幾乎一邊倒的站在了激浪娛樂這邊,只有少數家長是支援劉女士的,同時就連這些支援劉女士的家長都覺得劉女士的行為的確有些過激。
經過休庭之後,法院當庭進行了宣判,駁回了原告劉女士的訴訟請求,劉女士當庭表示要繼續上訴。
在法庭外,記者圍住沈浪,話筒都快直接懟到他臉上了。
“沈總,請問對於此次的判決您是否滿意?”
沈浪點點頭:“滿意,法律給了我們一個公正的判決。”
記者又繼續提問:“劉女士方面說要繼續提起上訴,您之前說要反訴劉女士,請問您會採取措施嗎?”
沈浪正色道:“不排除這種可能,當然,我更希望劉女士能夠明白,如何跟孩子溝通,而不是發現問題之後只會尋找第三方外部因素,這樣她永遠無法走進孩子心裡。”
“沈總,現在社會上很多對於網路遊戲的批評,請問您是怎樣看待網路遊戲整個行業的?”記者追問道。
沈浪滿臉嚴肅的道:“網路遊戲本質上跟所有的影視作品一樣,都是構建一個虛擬世界,讓使用者代入其中,同樣是消遣方式,我不太明白,為什麼很多家長偏偏對遊戲抱有如此大的敵意。”
“其實在我看來,越是接觸遊戲多的孩子,越是對遊戲有抵抗力,特別是一些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越是家長反對的事情,他們越是喜歡去做,為什麼不能跟孩子協商一個可以光明正大玩兒遊戲的時間,我相信很多孩子為了這段快樂的遊戲時間,是願意在其餘時間用心學習,獲取高分的。”
“時代不同了,家長不能再以自己當孩子的固有觀念去看待現在的小孩,不是讓他們有吃有喝,他們就會感到幸福的,更多的是需要陪伴。”
很快,相關報道已經不僅僅出現在網路上,一些紙媒、電視媒體也開始爭相報道,這也是國內第一期,遊戲公司跟家長硬鋼的案例。
一時間眾說紛紜,許多家長固執的認為,沈浪是遊戲公司老闆,他的發言都是為了賺錢,有的家長甚至喊出了:打倒沈浪,的口號。
不過也還是有一些比較理性的家長,看了相關報道之後,嘗試著使用沈浪的方法跟孩子做了約定,甚至陪孩子一起玩兒起了遊戲。
很快這些家長就發現,在玩兒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說出了許多平時不願意跟他們交流的話,雙方的關係也獲得了緩和。
有一位家長還把自己的親身經歷以日記的形式,發到了yy日誌,獲得了不少家長和孩子的認同,一度粉絲竟然超過了十萬,成了小有名氣的博主。
谷扺